王胜勇和他的“千人帮扶计划”
[ 商丘日报]
作者:
2018-04-09 12:04:12
|
他,是一名高中教师,又是一家爱心基金会发起人。8年来,他发起的“勇帆爱心基金会”已累计资助200余名家庭贫困学生,捐资200多万元。他决心早日完成“千人帮扶计划”,把“勇帆爱心基金会”的精神和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帮助一个个商丘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他叫王胜勇,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曾任学校勤俭办主任。
受在教育战线兢兢业业奉献一生父亲的影响,王胜勇自小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和睦邻里,帮弱助困。参加工作以来,他从点滴做起,处处行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01年,王胜勇开始资助困难学生。2011年,他克服重重困难,创立“勇帆爱心基金会”,计划完成“千人帮扶计划”。他因工作表现突出,曾获得多次表彰,2001年被授予“商丘市青年突击手”称号,2004年先后被评为省级、市级“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1年,王胜勇被单位选派至民权县顺河乡张井村任“三个代表”教育实践活动驻村工作队长。当时的张井村偏远闭塞、贫穷落后。驻村后,当他得知村里不少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就自掏腰包为数名失学学生捐款捐物,购置学习物品,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同时积极联系市实验小学等学校到顺河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看到张井村坑洼不平、时常泥泞不堪的土路,他积极联系交通部门,为村里修筑路基,修善危桥;村里时常断电,他积极联系电力部门,协调加固电线等工作。一点一滴,他的真心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亲切地称他为“爱心队长”。王胜勇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想改变张井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从教育抓起,让村里每个适龄学子正常入学,是改变落后的突破口和切入口。
王胜勇说:“资助学生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个人的命运,还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更远的意义上讲,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传递社会正能量……”资助贫困学生,仅靠个人有限的工资,显然是力不从心的。经过反复思考,2011年,王胜勇克服重重困难,创立“勇帆爱心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之初,为了给孩子们“化缘”助学金,王胜勇拿出自己的工资,经常利用节假日四处奔波于商丘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商会,积极协商沟通,苦口婆心为贫困学子寻求资助。他常常挤火车,饿了吃泡面,因多地昼夜奔波劳累,王胜勇曾经两次累倒在奔波途中。但心系贫寒学子的他早已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带病奔波,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种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劲,使得“勇帆爱心基金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勇帆爱心基金会”的精神一次又一次闪耀光芒……
“勇帆爱心基金会”除了给予学生物资上的资助,它的生命力更在于给予受助者精神上的鼓舞。它不仅帮助品学兼优的学子摆脱求学路上贫困对命运的束缚,更在于鼓舞受助者重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商丘虞城籍的窦照通同学,在刚到上海政法大学报到不久,其父查出身患重病。得知此消息后,王胜勇第一时间联系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为窦照通的父亲会诊,并带领基金会全体成员募捐2万元,想方设法全力救治窦照通的父亲。窦照通从大学赶回商丘,感动得泪流满面,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学习“勇帆爱心基金会”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传递爱心。受“勇帆爱心基金会”资助的学生陈军峰2013年考入清华大学,大学期间他利用假期去云南边远地区无偿支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心,将“勇帆爱心基金会”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王艺锜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