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画坛一奇才 人中真君子-----著名画家赵保国印象 

[ ] 作者:
易安居士
2020-05-11 09:14:45 |
  忠厚、朴实、寡言、勤奋,这就是赵保国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
 
  保国别名国典,1962生于河南武陟农村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虽然祖祖辈辈以种田为业,但从曾祖父那辈起就一直保留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读书不为做官,为的是修身做人”,这是保国小时听祖父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正是基于这种祖训和良好的家风影响,不仅使保国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忠厚朴实的品质,也为保国日后成为画坛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保国的小学老师回忆起来,依然对保国赞不绝口。他说保国从小就人品端正,学习也好。这孩子话不多,但特别能吃亏、能忍耐,喜欢帮助人,上小学时就发现保国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呀,那个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很穷,哪有条件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
 
  是啊,小保国和众多的农村孩子一样,有着同样悲惨而贫穷的童年。不同的是,他有自己的梦想,他梦想自己将来成为一个画家,他期望着有朝一日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祖国的锦绣山河,实现自己的梦想。
 
  没有家传,没有老师,沉默寡言的小保国,硬是凭着自己的特有的天份与执着,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小保国对大自然中的一切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那双纯洁而明亮眼睛中,他看到了自己心中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在课余时间里,他和小伙伴们在打猪草的田野里,他从来不会忘记在竹篮里带上他的纸和铅笔。他对大自然中的一切怀有一种特别好奇心,他什么都想画:天上飘浮的白云、飞翔的小鸟、土堤上的野花、田里的庄稼、河边的垂柳、路边的小溪。。。。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幼稚的涂鸦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也为他的童年增添了许多快乐和色彩。
 
  小保国喜欢画画的热情,早被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妈妈会裁做衣服,农闲时就给村里的男女老幼裁做些衣服来贴补家用。每当妈妈裁做儿童衣服时,小保国就会按照妈妈的指导与吩咐,先在纸上画上一只小鸟或几朵小花,再经妈妈修改后把它们用彩线绣在衣服上。就这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图就出来了。久而久之“小神童、小画家”就在村里传开了,村里人都夸小保国有灵气。好多年后保国回忆说,在他童年的学画生涯里,妈妈是自己的最早的启蒙老师。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保国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由于他数理化成绩突出,按照老师的指导,他填报了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尽管如此,保国依然初心不改:他一定要做一名画家。从儿时的懵懂涂鸦,到今天的坚定理想,他清晰地重新选择与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大学里业余时间成了保国学画的大好时光,图书馆少有的一些绘画类书籍被他翻遍了。那时,学校也时常会举办一些书画展,更是让保国大开了眼界。 从此他更是如醉如痴,从理论学习到基本技能练习,从素描练习到临摹名家,从量变到质变,他一步一个脚印,硬是踏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1985年大学毕业后,保国被分配到新乡火电厂子弟学校教书,在这期间,他参加了书画函授大学、新乡书画学会、新乡市尊老爱幼书画研究会等书画团社的学习和交流,书画技艺不断提高。并先后受到了新乡书画院石庆骥、朱绍新、李德君以及恩师徐泽智先生的指教,受益匪浅。2003年调入新乡学院艺术系工作,为了尽快适应高校教学需要,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深造,2004年暑假,他又到中央美院参加了美术史论的培训,并有幸结识了于光华教授。  2006年,保国又利用暑假,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第十五期中国画培训班,受到霍春阳、吕云所、甘常霖、梅启林、张金荣等老师的指教。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清华大学中国国画造型艺术高研班学习,受教于导师吉瑞森教授。
 
  我们来看看这些年保国所取得的成就:
 
  1997年,《醉倒三春雪》入选“中亨杯”全国书画展;
 
  1998年,《牡丹》入选中国文联办公厅主办的“中国黄河魂艺术大展”;
 
  2010年,作品《中华魂》入选“中国当代花鸟画展”;
 
  2012年,作品《紫气幽幽》入选“2012全国中国工笔画展”;
 
  2012年,作品《紫气东来》入选“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并获优秀奖;
 
  2013年,作品《春》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展;
 
  2013年,作品《中华情》入选“2013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祥》入选“全国第四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
 
  2014年,作品《中华梦》入选河南省12届美术作品展;
 
  2016年,作品《透过薄雾的阳光》在第三届哈尔滨双年展获奖;
 
  2016年,作品《晨雾》入选第十届全国工笔画展;
 
  2016年,作品《梅》、《菊》、《木棉》被人民大会堂新闻厅制成浮雕永久收藏;
 
  在《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百家》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作品50余幅,出版有《中外美术史学习指南》和《赵保国花鸟画集》。近年来,国画作品被教育部门作为礼品赠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圣母大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等国外大学等机构和个人,多幅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和藏家收藏。
 
  清华大学教授、保国的导师吉瑞森在他为保国作品集《线的艺术》所作的序言中曾这样评价说:赵保国在清华大学中国画造型艺术高研班学习,时任导师的我就对他有着深刻的印象,不善言谈,为人诚实,学习勤奋。他是一位埋头于艺术,对中国画有着执着追求的人.....近几年来,我常常接到保国发给我的喜讯,他作品接连入选中国美协、国家画院主办的画展并获奖。这首先得益于他的努力和勤劳,其次得益于他几十年练就的笔墨功底,更得益于他对中国画“线”的理解和探索实践。
 
  说到保国的为人,我想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有感触,都知道保国特厚道。这令我想起十几年前的一件事来:那时为了一位农村的白血病患者,我和新乡日报的几个同事在新乡《新大新》商场门前举办了一个募捐活动,我们邀请了新乡市五十多位知名书画家,在现场现作现卖。我记的保国和他的老师袁维新先生(河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去时都直接带来了在家创作好的几幅作品,并且来后在现场又继续创作。后来在我们日报社举办的多次募捐活动中,保国总是场场不落,每次都奉献出他自己最好的作品。
 
  在与朋友的交往上,保国总是把友情看的很重。虽然他在在全国已有了很大的名气,全国各地上门和电话定制者作品者络绎不绝。尽管如此,凡朋友上门求画,不善言谈忠厚善良的保国,从来羞于和朋友谈价格。他说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他总怕对不起朋友,所以也总是自己吃亏。
 
  也许正因为如此,即使在书画市场疲软的今天,保国的画依然有着十分旺盛的销售市场。无论在书画界还是商界,提起赵保国,人皆誉之,都说保国不仅画好,人品更好,称其为“画坛一奇才,人中真君子”。


《中国韵》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