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赵晓燕:让学生有未来 让老师有安全感 73中这样打造新优质初中

[ 河南商报] 作者:
2019-12-06 11:02:31 |

  什么学校的校长最难做?是初创时期需要打出名堂的新建学校,还是创立品牌时期旧貌换新颜的老学校?在赵晓燕面前的,是一所名气渐起、规模初具、教学管理成熟的区域名校,也是一所面临着创建新优质初中、提升学校美誉度、树立品牌等机遇和挑战的成长中的学校。作为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以下简称“73中”)的新任掌舵人,带领这所中原名校走向哪里,走到哪里,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
 
  6个月,很长也很短,赵晓燕给73中带来了哪些变化,又将如何打造“新优质初中的73中”?
 
  润心、润情,让学生有未来
 
  “妈妈不再拿我跟同学比较了,不会在很多人面前呵斥我,也不再拿着手机看个不停……”郑州73中一名学生在日记里,描述了自己妈妈在参加学校家长课堂之后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正发生在73中的很多家长身上。
 
  家长课堂是赵晓燕到73中之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在她看来,一所初中里有着3000多名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首要任务就是了解他们。“心理教育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重要,我鼓励老师们学习心理学,考证培训。”在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的努力下,学校发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真实状态、需求和问题,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告诉家长。
 
  “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我们的家长课堂应运而生。”从发动家长来听课,到堂堂爆满,再到下课后家长不愿走、一再要求再讲讲,家长课堂走到这一步完美地实现了赵晓燕的构想。
 
  赵晓燕的目标是创建河南省“卓越家长学校”,用三年时间建立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家庭教育交流咨询室,形成“学生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的家庭教育指导新模式。
 
  学生教育,离不开老师。最近,学校开始试水“班主任课堂”,让班主任放下身份,当回学生,反思自己。“班主任制定班规,和班主任领着学生讨论出来的班规,执行效果肯定天差地别。”
 
  高品质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是润心、润情的教育,外部环境美好了,再调动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美好未来必定在远方的路上等着。
 
  指挥棒挥好,让老师有安全感
 
  来到73中,300多人的教师队伍,是赵晓燕让73中更美好的底气,也是她面临的挑战,她决定把第一把火烧在教师团队的思想建设上。
 
  赵晓燕发现,每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闪光点。曾经有一名老师跟她抱怨现在的教育不行,“一般做法是批评他,告诉他不要愤世嫉俗,踏实做事,但我没有,而是马上反问,‘那你觉得对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这名老师当时被问愣了,于是回去不断地学习、思考,还成了73中家长课堂的主要成员之一。后来大家发现,这名老师在教育上有着深入的思考,在家庭教育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赵晓燕还发现,在工作中,带社团等工作非常苦、非常累,但是老师们非常积极,因为容易出成绩,组织跳绳比赛之类的老师们却不那么积极,这是为什么?
 
  “大家看不到一些工作的意义。”于是,赵晓燕重新调整了学校的评价体系,力求让老师们做的每件事都有意义,只要踏实努力,就有收获。
 
  赵晓燕还给学校的管理团队细分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如家长课堂,由政教主任张树周带领自己的团队完善方案并负责执行。
 
  在赵晓燕看来,对一所学校来说,评价是先于教学、先于管理的,指挥棒动一动,就能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切实的转变。“评价体系的完善,让老师的努力有价值,才能给老师安全感。”
 
  用73中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有了脚踏实地的安全感,才知道自己仰望的是哪片星空,剩下的无非是努力再努力,离目标更近一点。
 
  教育无形,无形文化引领有形变化
 
  赵晓燕曾问过老师们一个问题:一流校长抓文化,二流校长抓成绩,三流校长抓纪律,对吗?
 
  在她看来,这段话有道理,但是过于绝对,一所学校,抓好纪律和成绩是基础,更高的追求是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学校发展。在郑州80中当校长期间,她用三年时间,打造了独特的葫芦文化。
 
  她认为一个校长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打造一所学校的文化,“用3年甚至5年的时间,构建起学校独有的文化体系。”
 
  赵晓燕提出了73中的文化体系构想,那就是“实事求是”。
 
  和葫芦成为80中校园文化的载体一样,在73中将建立校园“石”景体系,以“石语”时时处处提醒师生做品位教师和品质学生,达到以石载道,以石育人,以“石”见“实”。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信心)”“厚积薄发,滴水穿石(恒心)”等巨型校石,将成为美丽校园一景。
 
  同时,通过制度文化的“事”和精神文化的“求”,以及行为文化的“是”打造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的品牌传播符号。
 
  在赵晓燕眼里,文化的源头是“初心”,她认为教育者的初心应该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一颗红心,爱国、爱党、爱人民,爱校如家,营造气顺心齐、风正劲足、昂扬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
 
  二是一颗忠心,忠于教育事业,深挖“爱拼才会赢”“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决不放弃”的足球队精神,打造专属于73中的品牌符号、精神文化。
 
  三是一颗良心,办教育办的是老百姓的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思想,以科学的导向鼓舞人做事,公正的评价激励人成事。
 
  让新优质初中落在实处
 
  按照《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新优质初中”创建和培育学校名单的通知》,73中被确定为郑州市首批新优质初中创建学校。
 
  作为务实的校长,赵晓燕制定了为期一年的创建规划,确保创建过程取得实效,让新优质初中符合老百姓对“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许。
 
  在刚刚过去的会议上,赵晓燕和她的团队重温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从普小、普九、双基,到均衡,再到“优质发展”,“新优质初中”的内涵,暗合了国家教育大环境的发展。
 
  在赵晓燕心里,新优质初中创建,就是坚持教育“回归本位”“促进公平”的价值追求,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新期盼。
 
  她的手机上有一幅明晰的“鱼骨图”,她喜欢讲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哪些工作重点,谁来负责,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一目了然。她的方案里有三个关键词——“立德树人”“传承与创新”“高质量发展”。
 
  “73中有很好的基础,自2003年建成招生以来,办学成果获得广泛认可,是一所师生喜爱、家长信任、社会满意、政府放心,社会美誉度很高的公办初中。”她说。
 
  环境美、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这是现在的73中。
 
  学校文化、内涵更突出;品牌认可度更高;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教育信息化程度更高;教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这是她期许中更好的73中。
 
  “我们有最优秀的教师团队,最爱学习的家长们,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通过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管理,73中的招牌必将更亮。”赵晓燕说。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