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马学思《特征论》把哲学当做邻家老人

[ 大河报] 作者:
2019-04-17 10:42:56 |
  提起哲学,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深奥晦涩,但在马学思看来,哲学并不高冷,而像是一位邻家老人那样亲切。近日,《特征论》全六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马学思接受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专访。他说:“哲学就是一个生活向导,在无形中教诲、引导人认识世界;同时它又像是一位邻家老人,教你怎么做人、理事。日常行为准则、思维方式都包含在哲学之中。”
 
  ◆通过中原民谣解读生活哲理
 
  之所以把目光聚焦在“特征”两个字上,马学思认为,这是哲学研究一种新的思路,能为人们认知、感悟、辨析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工具,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世界观。
 
  “世间万物都有特征,它平常又神秘、内敛又张扬。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很难回答,但我们又不能不认真面对。”直面特征并对其进行探索,让马学思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
 
  《特征论》共六卷,内容纵贯社会历史,横通艺术美学,包罗自然人文,涵盖古今中外。复杂的知识结构与马学思丰富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从开始酝酿到最后成书历经数十年时间,其间马学思做过农民,当过语文教师,任过宣传、税务和纪检部门的公务员,多个工作岗位的从业经历极大丰富了他的知识结构,“我是在学思并进中涵养自我的”。
 
  作为一本哲学论著,《特征论》力求将逻辑思辨与诗意笔法有机结合。
 
  《特征论》的每一卷都以一首民间歌谣作为开篇,谈到为何将中原民间文化融入到哲学中,马学思说:“这本书看似理论性很强,实际是很接地气的。书中写的很多事情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其中的民谣都是我的老父亲和老母亲生前常吟诵的,这些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血脉,看似很简单实则蕴藏生活的哲理。我们要从理论转进哲学,再通过这些民间文化跳出来贴近生活。”
 
  如何展示特征,让特征散发哲学的味道呢?马学思以小河举例说,小河,是世界各民族最原始、最温馨的心灵故乡。“在诗人笔下,小河就是大河的缩影;在世人面前,小河与大河共同背负着时间与空间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小河经过人化,自然添加了一些特殊的哲学意蕴。小河的特征,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它的现象是生活之面貌,它的本质是文化之血脉,它的规律是文明之跃升。”
 
  ◆人的境界和思想高度决定技术的利用方式
 
  对于《特征论》的现实意义,马学思用当下的“手机控”现象加以解读。
 
  他认为技术与人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当代人深陷网络世界,或被手机捆绑无所适从,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不明白,技术是由人创造为人服务的,被技术左右不能自拔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出现这种现象是人出了问题,而不是技术。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人的境界和思想高度决定技术的利用方式。”
 
  马学思在书中也用辩证法解析了很多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他认为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找到方向和出路,找准定位,找回自觉。“《特征论》里文化、艺术、美学部分都能让人们获得理性的思考,我期望读者读过这本书能有温暖的感觉,能让他们思想更丰满,生活更舒心,人际交往更和谐。”
 
  他特别阐释了对思维的看法。“思维让人异于它物,而又高于它物。思维,体现着人类思想的力度,反映着人类情感的深度,彰显着人类精神的高度,预示着人类文明的厚度。思维充满张力,它可以让人哭,可以让人笑;思维充满魅力,它能够给人提神,能够给人壮胆。思维多复杂,思维就有多丰富。思维多阔大,精神就有多寥廓。”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