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研:用青春照亮“夕阳”
[ 中国教育报]
作者:
2018-01-19 13:35:02
|

“一个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在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的一席话,被她的弟子戏称为最朴实的获奖感言。
张研对科研的追求也是这般朴实。18岁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跨出国门,先后在卡尔顿大学、麦吉尔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和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学系博士学位后,2005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张研接过母校抛来的橄榄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等的资助下,她长期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元凋亡及淀粉样沉积的代谢途径的研究工作。
阿尔茨海默病,因其老年性痴呆症的俗称被人们所熟知。张研的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她率领团队利用人类原代神经元为模型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建立了细胞内显微注射系统;首次在人类神经元中发现胞内淀粉样沉积毒性及其作用通路,成为近期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中淀粉样沉积学说的重要修正和发展;首次发现并纯化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近10年来,张研团队在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被引用1000余次,其中单篇论文最高他引超过300次。
张研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她没有任何生物学背景,却执着地热爱着生命科学。因为一次选修“神经生物学”课的机缘,学生跟张研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和迷茫。
“人最困难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管在什么样的年纪,想明白这件事都不晚。而生物学领域大部分都是事实性的东西,只要你肯下决心学,能够踏踏实实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肯定能做出点什么的。”张研鼓励她。
“可是,我本科和研究生学的都是商科,是不是需要有比常人更高的天赋,才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呢?”学生充满忧虑。
“我并不认为这个领域做得好的科学家一定都是天赋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否享受这个过程,是否能在重重压力下找到突破口,能否在科研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并享受科研带给自己的乐趣。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或许正是源自于张研的这份信任与支持,跟着张研在实验室浸润了一年半以后,这名学生将正式师从张研攻读生理学博士学位,张研的团队里也从此多了一份以照亮夕阳为底色的青春年华。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