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孝心收获幸福人生 将孝元素融入教育

[ 东方今报] 作者:
弯继伟
2015-12-25 08:18:02 |
  【个人档案】
 
  王永民,今年42岁,1992年从教,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曾荣获洛龙区优秀校长、洛阳市业务标兵、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其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奖,去年9月,参与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的重点课题《小学语文教师培育策略研究》荣获一等奖。
 
  在王永民看来,孝顺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让父母晚年不愁吃穿是孝,自己自立自强成就事业也是孝,保持兄弟间和睦更是孝,这些年来,他就是这样践行的。
 
  正是有了如此深刻的心理体验和收获,他将孝心注入了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从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开始,让孩子们做最好的自己。
 
  经历成为人生最大财富
 
  王永民出身农村,弟兄两个,哥哥比他大三岁,老家在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中岗村。幼时家庭贫困,父母都是农民,一家人靠着家中的几亩田地过日子,在他的印象中,虽然父母也都整日劳作奔波,但也只是能够勉强维持全家温饱。
 
  过去的日子里,由于贫困,除了吃饭和给孩子们交学费外,王永民的父母会尽量节省家中的每一笔花销。
 
  “我记得小时候,为了省钱,我爸专门买了一个手动推子,给我和哥哥剃头发,我和哥哥从小到大没有去过理发店。”回忆起小时候家里的状况,王永民记忆犹新。除此之外,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次放寒假在家,他准备趁假期读书温习功课,因为住的是老式的旧瓦房,光线昏暗,父母又舍不得开灯,他不得不在飘着雪花的大冬天坐在房檐下,冒着寒风,揣着手读书。
 
  尽管家庭贫困,但在让孩子上学这件事儿上,王永民的父母态度一直很明确,那就是——不管再难也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因为只有上学,人生才会有转机。于是,为了给两个孩子凑学费,除了种地外,王永民的父亲平时还会在路边摆个小摊,给过路的人修自行车,好的时候一天也能有几块钱的收入。
 
  父母为了支撑家庭所付出的辛苦,都一点点地在王永民的心中累积,这让他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也不断加深,同时,这些苦日子,也成为他人生最大的财富。
 
  自立自强也是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生活的艰辛磨砺了王永民自强自立的性格,更为他希望通过读书上进,求得不同人生的道路提供了无尽动力。
 
  15岁初中毕业后,王永民以全校第一名、全市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洛阳市第一师范学校。
 
  “以我的成绩本来可以考高中,然后考大学,但因为家里条件负担不了学费,所以无奈之下上了中专,这样可以早点毕业,然后上班挣钱养家”。
 
  三年后,完成学业的王永民被分配到当时关林镇的一所农村小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而前往这所小学当教师,王永民付出了很大勇气,因为在当时人们的眼中,“男孩子到小学当教师是没有前途的,将来估计连媳妇也找不到”。支撑王永民留下的动力,除了每个月能够拿到的微薄工资可以贴补家用外,更多是他对教师这份事业的热爱。
 
  提起当初为何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王永民提到了他小学三年级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姓肖,他正是从这位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魅力,以及教育事业的神圣,从而使他愿意为此付诸一生。
 
  进入学校后,年轻的王永民踏实肯干,不断上进,很快就从一线教师成为教导主任,又从教导主任成为副校长,并在第6个年头,成为这所学校的校长。
 
  “做子女的自立自强,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成绩,父母看到了肯定高兴,我的父母就是这样,这其实也是孩子孝顺父母的一种方式”。
 
  孝顺父母不攀比
 
  由于工作突出,2010年,王永民被调到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任校长,这些年来,他所在的学校连续被评为洛龙区教育教学质量年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洛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洛阳市教研工作先进单位、洛阳市教师发展学校等荣誉。
 
  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永民,不仅在工作中成绩显著,同时在生活中,他也努力尽心尽力照顾父母尽孝道,以让年迈的父母安享晚年。
 
  王永民的父母今年都已七十多岁,身体都很不错,因为干了一辈子的农活,两位老人在家依旧闲不住,平时还种点菜,时不时还会过来给儿子送点蔬菜、面条。
 
  因为工作的学校和老家离得很近,每逢周末,王永民就会带着爱人和女儿回到家里,给父母带些衣服、营养品等生活必需品,然后陪父母聊聊天,和老人在一起吃顿饭,有时候也会开着车带着老人到公园里去转转,让老人散散心。
 
  “孝顺父母不能攀比,我和我哥现在就是这样,自己有能力了,就多承担点,现在的社会条件,一般家庭都不会缺吃少喝,老人们现在需要的不是物质享受,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此时,做子女的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每次出去跟父母一起逛公园,我都觉得很幸福”。王永民说。
 
  孝心教育 培养孩子感恩心
 
  在王永民看来,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对孩子开展孝心教育非常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就拿他自己所在的学校来说,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是寄宿学校,大部分家长可能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所以才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样就造成孩子们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和父母团聚、相处的时间,自然而然会使亲子关系显得疏远不少。
 
  “越是薄弱的地方,学校就越有责任去弥补,我们有意从培养孩子的孝心开始”,王永民说,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他一直主张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并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因为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才会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人。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在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每周放假,学校都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作业,比如帮父母做饭、整理房间,给父母捶背、端茶倒水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沟通,增加亲情,而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实用的方式。
 
  “孩子的一些小小的举动,通常会让孩子们的父母非常感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正慢慢长大懂事,自然会觉得很欣慰,进而双方会形成一种非常融洽的亲子关系,而好的家庭环境更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教育孩子的家校互动”,王永民说,“小学阶段,孩子的德育发展比成绩更重要,而德育不能仅靠学校,也不能单纯地靠说教,要靠家校互动,教育孩子不只是在学校,更在家庭、社会”。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