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长张胜辉:孝顺父
[ 东方今报]
作者:
2015-12-11 08:00:15
|

人物
档案
张胜辉,今年45岁,1989年从教至今,是一名从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型校长”,现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长。
他是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珠心算教练,曾被国家教育发展中心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称号,主编和参与编写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余篇。
在自己童年时期,父母为支撑家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张胜辉至今记忆犹新,一直对父母心怀感恩。这些年,成家立业的他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并立足于校长的本职工作,做好学校日常管理,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以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尽孝。□东方今报记者弯继伟/文
张欢欢/图
工作再忙,每周也要给老父亲做顿饭
上个周末,张胜辉更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时,发了一张自己和妻子、老父亲以及姐姐、姐夫的合影,写道:周末,姐姐家,看到大女儿、儿子、媳妇,父亲幸福的笑容不止写在脸上。正是这条简短却满含孝心的动态,引来了好友们的集体点赞。
平日里,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张胜辉工作比较忙碌,但无论多忙,这些年他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只要周日不出差,他一定会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到老家,给老父亲做一顿饭,他把这顿饭称为“孝心餐”,上周也不例外。“我母亲不在了,平时老父亲一个人住,担心老人孤独,周末就回去给老父亲做做饭,陪他聊聊天,感觉可好。”
张胜辉出生在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的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母亲五年前因病去世,父亲虽然今年已77岁高龄,但身体一直很康健,五年前老伴去世后,平时一个人住在老家,只有到了冬天,才会到二闺女家。“我姐姐和姐夫都是医生,让老人住到那儿,除了姐姐家有暖气外,其实是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护理,我和哥哥姐姐们,到了周末就会过去看望,那个时候应该是老爷子最高兴的时候。”张胜辉说。
父母拼命挣钱供他和哥哥姐姐读书
张胜辉姊妹5个,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他在家里排行老五,因为是家中的老小,从小他也备受父母关爱。他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差,穷得只有三间破瓦房。“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饱饱地吃一顿黄面馍。”虽然那时候家中经济困难,但父母供应他和哥哥姐姐读书上学的信念非常坚定。
在那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要想供应孩子读书需要付出更多。为了攒钱给孩子交学费,张胜辉的母亲每天用扁担挑着篮子十里八乡走街串巷收鸡蛋,然后用架子车拉着跑上十几公里,到洛阳市区的集市上卖,挣差价。
在张胜辉童年时光里,每当到了周末,他和哥哥、姐姐就会轮流跟着坐着母亲的架子车去卖鸡蛋,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刻,因为不仅有好吃的,母亲还会给钱让买书看。“我母亲在孩子学习上的花销从不小气,在集上卖了鸡蛋,母亲就给我买羊肉汤喝,当时羊肉汤才两毛钱一碗,但每次她都会给我五毛钱让我去买书”。
埋头干事业为父母尽孝
在父母的拼命维持中,除了大哥当兵退伍后当了村干部,他和姐姐、哥哥,都凭着努力求学,通过读书考学的方式走出了农村。
完成学业后,张胜辉于1989年正式参加工作,先后获得“洛阳市中小学十佳青年教师”、“洛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并成为最年轻的洛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5年,他从一线教师成为李楼镇桃园小学校长,四年后又成为新成立的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副校长。
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但他从未脱离教学第一线,一直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进行探索和尝试,2001年他又获国家级骨干教师,被国家教育发展中心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称号,基于他在教育事业上的诸多成就,当年当地政府在老家奖励了他一处宅基地。就在自己用努力赢得的这块宅基地上,张胜辉凑钱给父母盖起了一座三层小楼,让父母在宽敞的大房子里安度晚年。
“孩子们有出息,父母也跟着高兴,父母住进大房子别提有多高兴,他们高兴了,我也高兴,这也是孝顺的一种方式,同时我也为我的孩子做了榜样,这就是言传身教。”每每提到这些,张胜辉总是难掩满脸的幸福。
办好教育是为社会尽孝
“百善孝为先,孝乃人之本。这就要求一个人不仅要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更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对于我从事的教育事业来说,就是努力办好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为整个社会尽孝。”张胜辉说。
多年校园管理工作经历,张胜辉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在学校里的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在学校他们的职业是老师,到了家里还都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大孩子,正因为此,他深深意识到,要想教好孩子,首先得让老师们学会做人、做事,而这一切需要从培育感恩心做起。
所以,从在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任校长起,张胜辉就开始为每位老师的母亲过母亲节,在节日当天,学校会给每位教师的母亲送上一束鲜花,到了父亲节,学校也会给每个教师的父亲送上一个电动剃须刀,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唤起教师对父母的感恩,同时让老师们感觉到学校时刻都想着他们,想着他们的家人。如今,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每当到了元旦和春节,学校还会推选出优秀教师,然后由学校领导带领前往老师家中对老人进行慰问,以让老师体会到学校对自己的认可,以及对其父母的尊重,进而带着一颗感恩心投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张胜辉除了注重培育老师们的感恩心外,对学生们也是一样。从十余年前开始,他就让教师为孩子们布置为父母洗脚、做饭、扫地等课外作业,并将这些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开展。
“学生、老师每个人都带着一颗感恩心,将成为他们人生的最大收获。”张胜辉说。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