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大学生走访依靠农业致富的农民张军

张军,一个38岁没有文化的平凡农妇,现在却是平顶山市舞钢杨庄乡紫威果园和葡萄园的主人。从事果业种植16年了,她依靠自己的一双巧手和智慧,不断学习摸索,走上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创造了李岗村的一个奇迹。
近日,平顶山学院志愿者走访了这位依靠农业种植走向致富之路的农民张军。
排除众疑 开荒种绿
1997年舞钢杨庄乡岗李村村委会开始实施荒山对外承包制度,张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作了一个决定,用两万块承包一千多亩的荒山。当时的两万块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比巨额财富,再加上山地条件恶劣,村民纷纷质疑她这一大胆的决定。
几个朋友相熟的也劝张军:“两万不是小数目,万一这片荒山种不出来什么,钱就打水漂了,还不如干点别的呢。”面对众人的劝阻和质疑,张军还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承包了村里那一千多亩的荒山。
没有种植果木经验的张军,一开始引进来一批桃树。因为桃树种植普遍,生长较快,结果早,栽培容易,相对来说好管理。但是,桃树的效益不是特别高,张军当即决定再增种梨树。随后,陆陆续续新增了日本甜柿、板栗、梅子、杏、等果树。
为了让果树能生长的更好,张军还特意去学习相关种植知识的书,根据山地的坡度、光照、土壤的不同,合理的种植果树。土质特别差的地方,她选择栽种一种名叫火炬松的风景树,经过近16年的生长,如今这几千棵松树的直径已有30公分,市场价约为700元每棵。
张军告诉平顶山学院的志愿者,紫威果园与普通果园最大的区别在于紫威果园是生态果园。果园里果树施肥的时候多采用鸡粪肥,经过大自然的日晒和洗涤,果子充分汲取了天然的养分,这样的果子更美味。
技术支持 荒山变“花果山”
2005年,从山东来了几位葡萄种植技术人员到岗李村宣讲葡萄种植方法。其他村民对此事并没有太在意,只当普及了农业知识,但这却引起了张军的注意。
随后,张军便买来葡萄种植的技术的光盘和书籍,自己回家查看研究。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去请教咨询技术人员,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她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
在和家人商量后,张军从山东引进了“无核王子”、“玫瑰香”等当地没有的优质葡萄品种在自家的四亩耕地上进行栽种。为了照顾好这些葡萄,张军可是下了一番“功夫。”她自学了葡萄的种植、嫁接、修剪等技术,所有事情她都亲历亲为。经过精心的管理和看护,葡萄园自2010年进入盛产期,现在葡萄园的年均收入约五万元。
葡萄园丰收的同时,果园里的果树也长成了一片茂盛的果林。曾经的荒山,如今成了“花果山”。
交通发展 果园冲出“小村庄”
近几年,村里的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张军的果子开始对外销售,年收益达到二十万左右。附近村子的人都知道张军这个人,还有她的紫威果园和葡萄园,这得益于顾客及群众的好口碑。
张军带着平顶山学院的志愿者们来到了紫威果园,近期的阴雨天气,使得原本崎岖的山路更加湿滑难走。据她介绍,果园中的果子成熟时,最远曾销售到广东、福建等地,河南的郑州、南阳、驻马店等地的顾客,往往在水果和葡萄还未成熟时,通常就已经被预定。
“山上空气好,果子种类也多,城里人都感到很新鲜,果子成熟的季节,很多城里人,经常带着家人一边游玩一边采摘水果,特别是小孩们,他们都是边吃边玩,我也不多收钱的,他们摘多少果子算多少钱,顾客有时候也会多给点钱,我都没有要过,只要他们下次都带点人来就行了。”看到正在摘果子的人,张军笑着告诉平顶山学院的志愿者。
近两年,很有生意头脑的张军又发现有些地方需要培育优质的桃树、葡萄品种却没有幼苗,她就自学了育苗技术,培育幼苗。当幼苗长到大约60厘米高的时候,就可以出售,一般一棵幼苗能卖0.2元。除此之外,她还根据市场需要培育了一些观光树苗,例如火炬松、红枫,这些树苗每棵的价钱能达到十几元,这也增加了张军的经济收入。
一个平凡的普通农妇,在平凡的日子里和那片平凡的土地上,创造着不平凡。张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改变着自己及家人的命运,她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平凡人,只要努力奋斗,也能变得不平凡。从张军身上我看到了那种不甘平庸、踏实肯干、认真好学的特质,这是值得所有年轻人学习的,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平顶山学院志愿者王文慧深思片刻之后,说道。
此次走访农业致富的农民张军,平顶山学院志愿者们不仅从张军身上学习到了她的那种朴实肯干的优良品质,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贺艳董静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