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党鸿辛:“两弹一星”功臣

[ 河南日报] 作者:
2012-10-10 08:12:15 |
  百年河大名人印记
  
  (一零一)
  
  党鸿辛(1929—2005)广西北流市人,中科院院士、材料机械摩擦磨损与润滑专家,毕生致力于摩擦学研究,是我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两弹一星”功臣。历任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党鸿辛出生于一个乡村郎中之家。1949年秋,党鸿辛考入广西大学化学工程系。1953年9月,为响应国家号召,他大学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润滑油室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期,针对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当时国外润滑材料研究的发展动向,党鸿辛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固体润滑的研究。从此,他的名字与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与中国的润滑材料研究紧密相连。
  
  当时,我国固体润滑的研究领域的基础很薄弱。于是,在他的带领下,广大科研人员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经过10年的时间,无数次试验和联合攻关,他和战友们最终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固体润滑膜,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特殊任务,解决了卫星发射的关键问题。“那完全是从无到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他后来回忆。
  
  1997年,凭借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方面的努力和卓越成绩,党鸿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评审中,国防科工委的专家们一致表示,没有党鸿辛的贡献,我们的卫星就上不了天!
  
  1998年5月,党鸿辛率全家从兰州来到河南大学,成为第一位在我省高校安家落户的“全职”院士。党院士有自己的想法:“多年来,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河南大学是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大学,人才很多,特别是在润滑学科好多都是我的博士生,他们很有前途,我想帮他们一下。”此后8年,在河南大学的校园里,师生们总能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慈祥的长者常常手提简易红色布包,缓步从大礼堂广场走过……
  
  党鸿辛的加盟,大大提升了河南大学理工科的科学研究水平。在校多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上,实验室在短短几年内就迈出了几大步,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纳米科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获批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2005年6月10日23时,党鸿辛院士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76岁。“我想老爷子可能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最典型的代表。坚定执著,讷于言而敏于行,踏踏实实,少有怨言。没有个人的休闲空间,也无奢侈的享受……”——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对党鸿辛院士的基本评价,也代表近5万名河大人的心声。
  
  (程亚敏)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