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投稿】曾祥芹先生访问记

叩开曾祥芹教授的家门,恰逢曾教授刚从郑州参加河南省科技大会归来,他顾不得旅途劳顿,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了大会的盛况。作为省管优秀专家,出席这一个全省科技精英的盛会,受到省政府的表彰,他感到非常光荣,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
听着曾先生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我问及他的祖籍,曾先生告诉我:他1936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洞口县,1954年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四年后,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河南内黄县第一中学,从此,在远离故乡的豫北地区开始了他坚毅而执着的耕耘。
曾先生是国内著名的文章学专家,人称“举文章学研究大纛的虎将”。什么是文章学,为什么要研究文章学?一聊到这个话题,曾先生就来了精神:“文章学是研究文章本体及其读、写、教学规律的一门学问。由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科研者,通常不是搞语言学,就是钻文学学,我在这两方面都曾做过尝试,后来发现,在语言学和文学学之间,还有一门文章学,那是一片辽阔的待开垦的处女地。从事语文教学,几乎天天同文章打交道,于是,我决心在这一片很少有人问津的荒原开垦。”1980年,当曾先生被选调入安阳师专担任语文教学法课的时候,他总结建国30年来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发表了《呼吁开展文章学法的研究》一文,提出语文教学主要是文章教学,语文教学法要靠文章学指导,文章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个人专著《文章学探索》收录了他1980年以来撰写的35篇论文,从宏观的鸟瞰到微观的管锥,涉及到文章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既探讨了文章学本体的内外规律,又兼顾文章写作与阅读的比翼双飞,既坚持狭义文章学观念,又吸收广义文章学成果,对古代文章论进行历史扫描,对现代文章家进行专题性研究,对当代文章学论著进行系列性评述。1989年,他放弃在省城工作的机会,主动来到河南师范大学任教,他率先开设文章学课程,培养了一大批生机勃勃的文章学研究工作者,一个个新的攻关项目同时并进——课题之一:主编《文章学与语文教育》,架起了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的桥梁,把文章学理论引进了语文教育,又用语文教育成果丰富了文章学,使文章学在语文教育中开花结果。
课题之二:主编《毛泽东与文章学》,一方面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寻找新的视野,开辟新的领域--毛泽东文章思想,一方面为建设中国现代文章学提供了理论武器,树立了光辉典范。
课题之三:主编《文章学教程》,书中深入探讨了文章学科的思想体系,显示了九十年代的研究新水平,满足了高校开设文章学科之必需,为广大语文教师进修文章学提供了范本。
作为文章学的两翼之一,曾先生十分重视阅读学。他认为,在文章学的研究中,写作学历史悠久,著作丰瞻,而阅读学向遭冷遇,在我国语文教育领域基本上属于空白。为了实现文章学的读写并重,曾先生率先开设了阅读学课程,并在发表《文章阅读学发凡》、《文章阅读学的双璧》、《编辑学与阅读学》、《阅读技巧说略》、《文体阅读谈概》等一系列阅读学专论之后,又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韩雪屏教授合力主编了中国第一套《阅读学丛书》,其中他亲自撰写的《阅读学原理》阐述了阅读的基础科学,该书在全套中居于核心地位。作为丛书的总设计师,曾先生首创了阅读的“三体”理论框架,即“阅读本体是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的对立统一。”围绕这个“主体”建筑展开“两翼”,便形成《阅读技法系统》和《文体阅读法》两本阅读技术专著;再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又产生了《古代阅读论》、《现代百家读书经》和《国外阅读研究》三本阅读理论资料性著作,它们都是《阅读学原理》的支柱。这套丛书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阅读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改革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受到了张志公、裴显生、董味甘等专家的肯定。
望着曾先生书架上排得整整齐齐的那20本封面书着“曾祥芹”的大名、洋洋660万字(其中曾先生个人撰写140多万字)的论著,我们真不敢相信,这些辉煌的成就竟出自一位癌症患者之手。当曾先生撩起衣服露出左腰处那半尺长的刀口时,我不禁惊呆了。1983年,就在曾先生荡起勤奋的双桨在茫茫文海中航行时,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经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诊断,他患了肾癌,左肾全被切除。手术后大夫预断,只要不出现病变,有可能再活十年。妻儿为他潸然垂泪,师生为他暗暗祈祷,而曾祥芹却乐观自信,他没有叹息,决心变“十年徒刑”为“无期徒刑”。当刀口初愈之际,他依着病榻,悄然奋笔,写下了洋洋万言的研究古代文章学专著的力作《〈文心雕龙〉章法论》。身体的康复给他和他的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他重振雄风,再展英姿,继续向既定的目标攀登,惜时如金,进取不息,教学、科研、办刊一肩挑。目前曾先生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又兼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南初中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会长、河南省高等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他经常应邀外出讲学,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书案上摆着一摞摞书稿,请他作序题词者接踵而来,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有人曾作过统计,十多年来,曾先生几乎没有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当我劝曾先生要保重身体时,他却扶着左腰,乐观地说:“正因为有它的威胁,更得加油干啊!”生命一息尚存,耕耘永不停息。我深深地为曾先生抱病著述、顽强拼搏的精神而叹服。
在我与曾教授谈话时,见曾夫人在忙碌地打点行装,原来曾先生明天就将飞往四川,应邀到绵阳、乐山等地讲学,便不再打扰,起身告辞。我预祝曾先生四川之行一路顺利,也祝愿他战胜病魔,在语文教育园地继续开拓,谱写出语文教育改革的更新更美的乐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