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教师节投稿】平凡小事中“秀”出教师的美丽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张元庆
2012-08-28 15:29:14 |

  “三平精神”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具体是指“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的责任感”,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践行“三平”精神,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在新乡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在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耕耘了24个春秋,寒来暑往,她用自己的平凡无声地书写着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崇高理想……她的名字叫肖秀丽。

  爱心的滋润

  肖秀丽老师1987年毕业于汲县师范学校,二十几年来,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肖秀丽老师深深体会到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爱”。爱就要大爱无疆,爱所有的学生。一个班五、六十人,有学习好的、差的,有听话的,有个性强的,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但老师的爱应该是无任何条件的。只有这样,才能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个同学的心间,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肖老师在开展工作时,尽力将工作做得精细,把关爱渗透到每一个细节。爱如空气,人人需要;爱如阳光,谁沐浴它,都会感到温暖。爱是一个博大如海的字,它包容着理解、帮助、宽容、激励……给学生一份爱,收获的是沉甸甸的惊喜、欣慰和快乐。

  她带的班有个男孩,性格孤僻,穿衣邋遢,总是脏兮兮的,还经常完不成作业,上学总是迟到,在班上也没有朋友,常常独来独往,根本谈不上学习。肖老师就经常找他谈心,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收效甚微,这个学生好不了两天老毛病就又犯了,跟他爸爸沟通交流多次,总也没什么效果。询问妈妈的电话,孩子支支吾吾说不知道,眼圈却红红的。后来,经了解,原来他父母离异,孩子跟着爸爸过,爸爸再婚后,新妈不让他在家住,爸爸就给他租了一间房子,爸爸平时工作很忙,他总是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生活和学习都没有人管。了解这些情况后,肖老师心如刀绞,泪水夺眶而出,她的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孩子那忧郁的眼神、瘦弱的身躯,不停地在她眼前掠过。悲伤之余,肖老师下定决心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得到应该得到的关心和呵护。首先,肖老师让几个性格比较活泼的班干部主动找他,和他沟通,一块玩耍,然后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主动给他补课。几个星期下来,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还经常主动找肖老师聊天。在聊天中,肖老师发现他特别喜欢读书,但他说,爸爸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一本书。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当时,肖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鼓励他好好学习。那天放学后,肖老师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书店,精心挑选了六本适合孩子看的书。第二天,当肖老师把书放到他面前时,孩子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肖老师说:  “送给你的,希望你好好学习。”这个孩子一句话也没说,突然抱住肖老师,失声痛哭,说:“老师,你比妈妈还关心我,你真是我的好老师!”肖老师对他的关爱,终于打动了他的父母,他们说:“肖老师,您当老师的还这么关心孩子,跟您比,我们真是惭愧。”最后商议孩子暂时跟妈妈住,爸爸给适当的生活费。望着孩子幸福的笑脸,肖老师深深地知道是“爱”让他找回了笑容、幸福感,是“爱”让他神采飞扬,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积极向上。其实,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娇嫩、最脆弱、最透明的珍宝,肖老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脆弱的心灵,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中用“爱”温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学生感受爱,懂得爱,让学生更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享受幸福的生命之花。

  坚守的执着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但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被紧张的生活怎样挤压,只要心中还拥有自己美好的教育理想,那他就是幸福的。幸福就是坚守,生活就会充实。从师范毕业到走上三尺讲台,肖老师从家里到教室再到办公室,三点—线,整整在教学一线坚守了24个春秋。

  正当肖秀丽老师满怀激情,尽情享受教学生活之美的时候,一次阑尾炎手术将肖老师困在了病床上。离开教室的她仿佛缺少了生活的空气,等待拆线的日子是那样难熬,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度日如年。她想念班上的学生们,想着孩子们每天在学什么,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她不时地往学校打电话询问,一直求医生让她早早出院回到学校,把教学、班级工作赶上,不能因为病痛而耽误了孩子们。这时,病房的门被推开,孩子们来看望她了。她被孩子们包围着,簇拥着,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想念的话语让肖老师激动不已,她看着班级知心信箱中孩子们写给自己的悄悄话,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心中更是充满了动力和激情,幸福在她心中荡漾开来,像花儿一样美丽芳香。住院的几天时间,肖老师的心儿已经飞回教室千百次了,想到充满期待等着她走进教室的学生,拆线后她就不顾家人的阻挠、医生的劝说,忍着刀口的疼痛,佝偻着身子走进了教室。由于提前上班,身体没有彻底康复,以后病痛的侵袭时不时不期而至,但肖老师从未因此请过一天假。上课伤口疼痛时,就手捂伤口坚持讲课;夜晚读书备课,又累又疼,只能依靠止疼片来缓解。虽然病痛影响着她的身体,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学生一如既往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守。前年,肖老师年迈的父母亲双双病倒,一刻也离不开亲人的照料。肖老师既心系学生,但她更感恩、孝顺父母。那段时间,尽管教学、班级工作千头万绪,还是费心费力,辛苦异常,但无暇顾及身体的劳累,下了班她就得赶紧去照顾父母,吃药喂饭,无微不至地侍候老人。病床前、教室里,肖老师像一个上满弦的陀螺不停地转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最终,父母双亲还是先后离她而去,肖老师用一声声痛彻心扉的哭声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对待学生,肖老师真可谓是全心全意,学生生病时,她送去问候;学生受到伤害时,她细心呵护;学生学习落后时,她耐心辅导……她深深地懂得“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她的言行深深影响了孩子们,他们勇于克服困难,从不轻言放弃;他们关心老师,班级自主管理井井有条,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们勇敢、自信、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积极进取,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所带中队被评为新乡市优秀少先队中队,受到领导与家长的交口称赞。肖老师看着孩子们的成长、进步,欣慰之情溢满心间。

  育人的担当

  肖秀丽老师在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历程中时刻不忘知识与能力并举,教书与育人并重,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注意在各种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

  担任班主任工作24年,肖秀丽老师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班级管理有方,有计划,有总结,重过程。学习刊物、学习笔记、班会教案、班会记录等班主任资料齐全。她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好。在班级管理中,她能积极实践“正面教育理论”,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道德的良好品质。

  自“以德治国”的方针提出以来,她经常组织以“小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班队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在班上发起并组织了“公民道德”演讲比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快板、相声、歌曲为形式,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让人喜出望外。学校也因此迅速掀起学、背“公民道德三字歌”的学习高潮。肖老师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她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宣传、实践活动,如经常清理社区垃圾,访问养老院,做好人好事等,培育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她还注重在生活中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遇到的困难,挫折没有成为学生成长的绊脚石,而是在肖老师的鼓励教育下成了学生成长的励志石。

  朱佳是从私立学校转来的女学生,个子挺大,不爱说话,很爱劳动也很会劳动。她说话特不清楚,听起来就让人费解。每次发言,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这时的她却红着脸,低着头默默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更别说考试成绩了,每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一名。但肖老师发现朱佳同学有许多优点,爱劳动,懂事,从来不惹事生非,学习挺努力,就是学习不得其法。有一段时间肖老师发现她每天中午都不回家吃饭,去超市买包饼干或方便面再加一瓶水就在校门口转悠。原来她父亲在外地做生意,母亲要生第三胎孩子天天东躲西藏,就把孩子冷落如此。孩子向她谈起这些,丝毫没有怨言。面对这样的孩子,肖老师对她说:“朱佳,老师有老师的事情,父母有父母的事情,你有你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你已经长大了,就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学习有困难,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一遍学不会就多学几遍,相信自己能行!不要怕别人说你、笑你,什么都是从不会开始的。下午放学后,你可以在教室写作业,有困难随时找我。”她点了点头。从此,每天放学她都认真地写作业,写得很努力,也很工整,还不时地向肖老师问些问题。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小手频频举起。老师多次表扬她,鼓励她,她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肖老师很高兴,心想期末肯定会有起色。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肖老师最关心的就是她,结果,语、数、英三门课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肖老师用爱的雨露滋润着孩子们干渴的心田,用永不言弃的追求书写着事业的篇章,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幸福的回报。肖老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感恩是一种爱,是一种对爱的追求、对善的坚守;感恩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执著。我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六月七日是我的生日,孩子们不知从哪知道了我的生日,那天下午,当我走进教室,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讲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蛋糕和礼物,黑板上写着:“祝老师生日快乐!”孩子们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奋斗的足迹,成长的脚步,使我采摘着、体验着教育的幸福。行进在教育的田野上,我愿长成一棵树,把根深深地扎进教育的土壤、实践的土壤,在生命的林子里,把枝叶伸展出去,向上,不断向上。信哉,此言!

  收获的喜悦

  肖秀丽老师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老农,在祖国教育事业的园地里辛勤的耕耘着、奋斗着,乐此不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付出也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肖老师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她把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看作是自己学习提升的最好舞台,不怕遇到问题,不怕遇到“学困生”,在积极解决问题和转化学生的过程中坚持写教育教学日志和随笔,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近几年来,她发表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十几篇,其中省级论文三篇,市级论文八篇,她多次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在新乡市思想道德教育精彩主题队会竞赛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在卫辉市中小学生《公民道德建设》主题班会中荣获优胜奖;多次被评为新乡市优秀辅导员。她业务精湛,素质突出,教学理念先进,教法灵活多样,多次做示范课、观摩课,积极指导帮助年轻教师,使他们快速成长,能担当起教育的重任;她积极参与、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大胆改革,优化教学;她所教班级的学生多次在作文大赛中获奖。在促进学生进步的同时,她也成就了自己的精彩。

  在教育这片净土上,肖秀丽老师黩默耕耘了24个春秋。她崇尚教育事业,热爱这片土地,并为此执守、奉献,她以饱满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满载着知识和力量,如痴如醉地播洒爱的阳光,追求自己人生的理想,追寻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林。她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二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托起学生明天的太阳。

  同时,教育又像浩渺无际的海洋,博大、澎湃,而又精深,身处其中的肖秀丽老师在这片大海中就像一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海水。她没有所谓惊天动地的壮举,整天面对的就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她热爱教育事业这份工作,乐于“教书匠”这个行当,她教书育人,心系孩子,无怨无悔。她尽自己所能做好工作的一点一滴、方方面面,在平凡之中有着对人生价值的伟大追求,在平静之中有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在平常之中有着她对培育国家建设人才的强烈责任感。

  肖秀丽老师在平凡小事中演绎出了生活的精彩华章,也“秀”出了一个小学教师的美丽风采!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