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教师节投稿】侯红利:丹心一片为教育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张元庆
2012-08-28 14:59:42 |

  在延津县教育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上至县局领导,下至普通家长老师提起他,无不为他的工作精神而感动,无不为他的高尚师德而肃然起敬。他,就是延津县丰庄镇后王庄学校校长——侯红利,他似一朵小花,在后王庄学校这所偏僻的的农村学校散发着溢人的清香;他又似一叶扁舟,在这片平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水域,远航着自己的青春彩梦。

  侯红利1990年毕业于新乡一师。2003年9月,刚届而立之年的侯红利被任命为后王庄学校的校长。后王庄学校是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校舍破旧,教师奇缺,各种配套设施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许多老师对他的管理能力更是持以怀疑的态度。这种状况使天生倔强的侯红利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使学校变个摸样。”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轰轰烈烈,他只是在默默的工作着,默默地实现着淳朴的愿望。那时他吃住在校,与领导班子探讨学校的发展新思路,与老师们一起交流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方法,深入到每一个班级与学生畅谈人生的理想价值。很快,领导班子达成了共识,全校教师形成了合力,学生们也在他的感召下斗志昂扬。学校迅速树立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传承中华文化、树立高远志向、培养高素养之人”的育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经过深思熟虑提出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是“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教师的管理是“树立其主人翁的精神,用心去关爱每个学生,大胆追求教学创新”,对学生的管理是“加强对他们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接着他又东奔西走,寻求上级领导和村委支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三座教学楼终于拔地而起,及时解决了教室破旧、短缺的大问题,同时村委会还为学校硬化了长达500米的路面,使学校的建设大为改观。科学的内部管理使学校的发展渐渐有了起色,各项工作也进入了良好的运行轨道。他任职的第二年的中招成绩就位居全县前列,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被县局评为“县教育质量先进校”。学校的变化是喜人的,可又有谁知这其中不知蕴含了侯红利校长多少心血啊!师生们常常见到是他风尘仆仆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他虽然精神饱满但却有点憔悴疲惫的笑靥。这些,老师们都看见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纷纷说:“侯校长是干事业的人,是一心为学校发展着想的人。

  有理想的人总是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有着远大理想的侯校长更不会放慢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步伐,他超前的思维,宽广的胸怀,默默奉献的精神,使学校迈过了一个又一个沟沟坎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亮丽的风景。

  2009年,学校校园地面全部硬化,绿化美化面积达到了“市绿色学校”的标准,接着,学校又投资1万余元修建了读书角、英语角,使校园文化成了学校最美的风景,让每一位走进后王庄学校的人都真切地感到:每一面墙壁,每一块黑板、每一个橱窗,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不知不觉中受到书香校园的熏陶。紧接着侯校长又多方筹集资金投资8万余元为学校建成了全镇最好的操场,使农村孩子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标准运动场,学校也拥有了自己的篮球队、田径队。2010年的丰庄镇冬季运动会,2011年学校首届春季运动会都在这里成功举办。

  在侯校长的倡导下,学校的德育教育也大放光彩。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设,让每一位学生穿越时空,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使学生从小在心中储藏一笔宝藏,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受益终生;2008年5月的县传美教育现场会的成功举办,赢得了与会领导及同仁的啧啧称赞,后王庄学校这个不被人所知的名字开始在全县传诵,四届孝星的评选更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侯校长常说:“我们的学校虽不能保证使每一个学生走进大学之门,但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国家的建设人才。”为此,他领导有关老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动力,创建了多个兴趣小组,真正地实施着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素质教育。

  斗转星移,历史车轮迈进了2010年。此时,在侯校长的领导下的后王庄学校连续七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质量先进学校”,已经可以昂首去展示自己的风采了。2010年,恰逢是这所古老的学校建校60年。为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办学经验、展示教育成果、谋求未来发展,2010年9月21日,后王庄学校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校友、镇两委及县文教体育局张运民局长等领导参加了这次盛典,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校友们为侯校长的干事创业精神而感召,为全体教师昂扬的工作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而感动,自发成立了“校友教育爱心基金”,有效地支持了后王庄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六十年校庆的成功举行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与尊重,可校庆的筹备却凝聚了侯校长太多的汗水和心血,方方面面,各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亲自督查。校庆前三个月,他几乎没过过一个休息日。记不清有多少次他迎着第一缕朝阳来到学校,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他在月黑风急的深夜才回家休息。他的身体早已不适,每次检查,医生都催他住院治疗,知情的同志们也都劝他休息,可他总是笑着说:“没事,吃些药就好了。”因为他知道校庆这一盛会一定要办好,学校的工作离不开他。

  校庆举办成功了,侯校长却病倒了,学校几位领导班子成员还有其他几位教师都忘不了那一天的午后,劳累多日的侯校长连吐了三口鲜血,身体几乎栽倒,这一幕当时把他们惊呆了,泪水也不由自主的流下,他们知道,侯校长是累的,七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他把全部心血都交给了学校,学校发展起来了,可他的身体却垮了。侯校长迅速被送到医专治疗,又转到了北京。可家境不太富裕的他却被医院高额的医疗费所难倒,最后在亲友的资助下才在收费相对较低的新乡市省三院做了脾脏切割手术。听到这个消息,上到县局领导,镇村委干部,下到全校教师,甚至众多家长和学生,都在为侯校长的身体心急如焚,他们多次到医院看望,而每次侯校长总是忍着病痛笑着说:“我没事,你们放心,学校的工作不能丢,拜托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此场景而感动,都不由自主的流下了泪水。就在他住院期间,他还为领导班子开了几次电话会议,安排学校的一些工作。后王庄学校的师生可以作证,侯校长的无私奉献精神已经化成了激发人们上进的最神奇的力量,学校的一草一木可以作证,侯校长付出的每一份深情每一份爱已经定格成学校最美的风景。

  2011年的春节刚过,还没完全康复的侯红利校长的身影又出现在校园。老师们都在担心着他的身体,就劝他多休息。可他还如昔日一样笑着说:“没事。”就这样一年来,他像每位老师一样天天上班,尽管他还要服许多的药物治疗他的疾病;尽管每隔不长的时间还要到北京做一次身体检查;尽管家中还有已近九旬,思维已经不很清晰的老父亲和也身染疾病的妻子的恳求和呼唤;尽管他时时还要为高额的医疗费而忧心作难…….尽管有千百个理由都需要他静心的休息。可他还是来到了学校,含着笑尽力工作着:他带领全体师生响应县局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三赴荥阳学习先进经验,率先在全县全面推行教改,并亲自负责英语组的课改实施。不到一年的课改工作,学校就培养出张彦娟等一批市县课改先进教师,吸引来全县十几个学校几百多名教师来此观摩,学校也被县教育局评为“课改先进单位”。他带领后王庄学校在今年下半年通过了市一类学校的验收,学校工作被市县督导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学校的管理规范、工作扎实,是四区八县这次验收中最好的学校。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一所好学校更需要一位好校长。侯红利校长在教育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时时刻刻都在严格要求着自己,不唯名,不唯利。但对老师、学生却给予着无限的爱,在他的心中只有学校,工作,没有自己的荣辱得失,他在实现着他做人的价值。

  忘不了他拖着大病未愈的身体参加校友们的婚礼,为学校的发展去搭建前进的平台。

  忘不了他为各个办公室都安上了空调,而他和他的领导班子都还在围着煤球炉谈笑风生。

  忘不了他对困难的教师问寒问暖,为他们多方努力申请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忘不了他在与学生吃饭之余,还要去问问每一位住宿学生的冷饥饱暖。

  忘不了呀忘不了,太多忘不了!侯红利校长把一颗丹心都献给了共和国的教育事业。他以他的高尚情怀感动着每一个人,感召着更多的怀有一腔赤诚之心的教育工作者,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升华着人格,奉献着火红的青春。站在后王庄学校这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校园,侯校长带着坚毅而幸福的笑,守望着人生最美好的理想,守望着高尚的青春彩梦,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和谐的教育乐章。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