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边-----访焦作市恩村中心小学老校长王秀英
尘世间,当一些人为幸福生活盛情高歌时,另一些却像一阵轻风,悄然隐于生命中最沉重的一页,默默书写没有光彩的空白;当一些人被繁荣喧嚣遮蔽双眼时,另一些恰如卑微草根,深深扎进广袤大地,为这个一天天走向幸福的世界,增添新的注解。他们更懂得繁荣的本质,更有资格向我们阐释生命的意义。他们好比吐丝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犹如燃烧的蜡炬“成灰泪使干”,这些人站在三尺讲台上,用手中的粉笔勾勒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弧线。她们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
人言道,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承载着培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她们呕心沥血,甚至有的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就有幸采访了恩村二街中心小学老校长---王秀英。
王秀英老人今年已经68岁了,然而在与她的交谈之中我们能感受到她依然思路敏捷,精神矍铄,谈话之余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据王秀英说她是地地道道的焦作人,1976年作为一名民办教师来到恩村中学,开始了她一生的教育事业。当时一个月6块钱的工资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已是唯一的固定经济来源,甚至工资不是每个月都能发下来。时过境迁,一晃十年过去了,由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村委会决定将小学从恩村中学独立出去。但是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建小学,于是老村长就号召全村人集资建校。对于一个月仅6块钱工资的王秀英来说,她听说集资的事后丝毫没有犹豫,将家里近几年的积蓄100多元钱全部捐赠给了学校,就是由于像王秀英这样的人带领下大家积极集资,才有了今天村民们引以为豪的恩村二街中心小学。
小学建成之后,受村干部的信任和委托,王秀英担负起学校教学任务的重担,她义不容辞地担任起了教导主任兼副校长。面对“一穷二白”的小学,王秀英心里明白前方的道路并不是坦坦荡荡,一切要从基本做起,需要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才不会辜负全村人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王秀英的家虽然离学校不到500米,但为了工作方便她选择了住校。首先她带领老师和同学们对校园进行了绿化,修缮了几干主干道,更让难忘的是有一年冬天学校放假之后,那天狂风暴雪,吹到了校园内几十颗树苗,面对此种突发情况,王校长来不及多想就马上叫上丈夫和儿子去一颗颗扶起固定树苗。当我们问为什么不叫其他人过来时,老校长只说了一句“不想麻烦别人”。王秀英为了学校的教育事业常年不回家几趟,家里人难免会产生不理解,让老人记忆尤深的是已经答应儿子好几次要去市区买衣服,但那些天由于运动会要训练运动员,还有学雷锋活动等等,无法陪儿子买衣服。懊恼的儿子对着王秀英就是声声抱怨,最后甩着办公室的门离去。看着儿子生气后离开的背影,一向坚强的王秀英留下了伤心地泪水,“儿子,不是妈妈不爱你,而是学校的事情太多实在走不开,你要理解妈妈啊。”
2002年王秀英退休,离开了她一生热爱的教育事业,但听老人说即使现在连做梦都能梦到学校的一草一木。在王校长任职期间,恩村二街中心小学的学习和总评成绩和恩村一街、三街小学相比总是名列前茅。王秀英现在已是“桃李满天下”,现任山阳区劳动局副局长赵冬冬就出自其门下。老校长还拿出当年与学生的合影让我们看,并给我们一一介绍。
人活一世,草长一秋。王秀英老人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无怨无悔。正如王校长对我们所说,“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放松;趁此时机,奋勇前进”,这也是老人一生的座右铭。
这次采访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王校长教育我,“荣誉、金钱、权利这些与友谊相比都是粪土,唯有真情才能永驻人间”。大爱无言,似阵阵春风沁人心脾;大爱无边,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
(河南理工大学 张克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