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新乡幼师优秀毕业生:山乡文化播种人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张元庆
2012-07-13 15:49:44 |

  巍巍太行,层峦叠嶂。在群山环抱的池山乡红岭沟小学,三年级正在上算术课,青年教师李道鸿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已知汲县县城距离红岭沟60里,有位教师每年步行往返六次,问他35年一共走了多少路程?”同学们唰唰一算,答案令人吃惊:竟然是两万五千二百里。

  这道算术题中那位教师就是红岭沟这所山村小学里年逾花甲的景俊田老师。景老师家住汲县县城,他在山区整整工作了三十五年;漫漫征途,他所经历的路程正是一次新的万里长征。

  在人们欢庆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景俊田考取了汲县师范学校师资培训班。1950年春季毕业后,便投身党的教育事业。这年秋天,县里要选派一位教师到革命老区红岭沟村创办一所小学。提起红岭沟,人们就摇头:三山六岭九道沟,一年四季吃水愁。全村七十五户人家散居在沟、岔、坡、岭十八个地方,村上自古以来没有一个识字人,平索谁家写封信或是春节写副对联,都得翻山越岭到山外求人。解放后,农民迫切要求在文化上翻身,景俊田心想:红岭沟是老解放区,这里的人民为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皮定钧司令员曾经在这里率领八路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立下战功。今天,我怎

  么就不能为山乡人民的文化翻身出把力昵?于是,景俊田毅然报名,进山办学。

  那一年,景俊田才二十八岁。他踏着革命者的足迹,肩背行李,翻山越岭,从东方亮直到满天星,整整步行一天才赶到了红岭沟。第二天村干部领他去看学校,只见三间破烂不堪的民房,白天照太阳,夜晚露月亮,套间里还喂着一头牛。他挽起袖子,和乡亲们一起到西岭开采料石,在教室里垒起石墩,架起木案,修补了房顶,泥刷了黑板。经过一番艰辛努力,红岭沟学校开学了,景老师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琅琅读书声,心里像蜜一样甜。

  当时,山区经济条件特别困难,一些适龄儿童不能入学,景俊田就趁课余时间领着孩子们上山挖药材、割茅草、杀荆条、编荆片、扎刷子。逢到星期天,他再挑到山外去卖,就这样,不仅解决了办学费用,连学生买课本、作业本,也不用再去家里要钱了。学生很快由最初五个人增加到几十人,由一个年级逐步发展到一至五年级复式班,而任课教师呢,还是景俊田一个人,每天晚上他还要给民校扫盲班上课。

  景俊田的心里装着全村孩子们的花名册。谁家的孩子该上学了,谁家有困难,他都惦念着。他对每个学生都倾注着慈母般的爱。二年级小学生申法会,爹爹病重,母亲腿瘸,妹妹年幼,法会每天放学回家还得挑水、放牛、打柴。后来爹爹病故,法会不能上学了,景老师便及时登门家访。法会娘一见景老师,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半天才说:   “俺不是不叫法会上学,俺家有难处啊!孩子一见人家上学就坐在地上大哭。他一哭,就像摘了我的心一样……”景老师和她商量:“让孩子前晌到校上学,后晌在家干活,晚上我再给孩子补课,你看行不行?”法会娘听到这里,感动得不知说啥才好。此后。景老师还特意给小法会买了一支新钢笔。

  十冻腊月一个夜晚,钻山风卷着鹅毛雪,滴水成冰,法会娘拿着棉衣到学校找孩子。她一走进景老师住室,只见法会依偎在景老师身边,身上披着景老师的棉袄,两只小手伸在景老师的袖简里取暖。看到这情景,法会娘的声音颤抖了:“景老师呀,你对孩子可比俺当亲娘的还亲哪!”

  景俊田对山区人民一片真情,乡亲们也把他当成亲人。十年动乱期间,不谐调的口号声搅乱了这偏僻的山村,景俊田也成了“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黑人物,他被勒令停教检查,劳动改造。白天他在水库工地抬石头,夜晚还要偷偷点上小油灯给学生补课。乡亲们看他生活困难,暗地里给他挑水、劈柴、推磨、送菜。1969年,上级调景俊田到附近另一个山庄花园村小学任教。他走了几年,红岭沟的群众向上级要了几年。他在花园村同样受到信任和爱戴,花园村的干

  部群众说啥也不让他回红岭沟。1975年夏季,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红岭沟的三位代表,冒着山雷危险,硬是把景老师又“抢”了回来。

  三十多年来,景老师一直跋涉在深山里,一心扑在教学上,很少考虑个人的事情。前些年他爱人患肺结核病,吃药打针需要有人照顾,家里还有两个不懂事的孩子,但是景老师从来没有因为家务影响过教学工作。爱人埋怨他不顾家,他却风趣地说:“别嫌亏,为国家培养人才,也有你一份功劳。”1960年元旦,他爱人病故了,景俊田匆匆忙忙赶回县城操办丧事。乡亲们说:“咱山上这样苦,家里又撇下俩孩子没人管,景老师八成回不来了。”谁也没有料到,刚过三天,他竟背着不满六岁的女儿又回到了红岭沟。乡亲们看到这情景,一个个都感动得哭了。从此,景俊田上课是老师,下课当爹娘,女儿在他身边整整十三年,可景俊田连一天假也没请过,一节课也没误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景老师像当初办学一样焕发出青春活力。这几年,他连续被评为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还参加了全省优秀教职工暑假旅游团,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工资买来木料和油漆,又请来工匠,给学校无偿地做了十张新课桌。乡亲们要付还他的花费,他说:“太行山乡,泉甘土肥,红岭沟养育了我,我要为红岭沟留下这份心意呀!”

  岁月的流逝,染白了景老师的双鬓,记载了他献身山乡教育的篇章。三十五年来,他在这太行深山区不知度过了多少个风来雨去的日子,熬过了多少个月落日出的夜晚,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如今,红岭沟十里山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是他的学生,有的人家祖孙三代都受过他的启蒙教育。他的不少学生考上了大学,进了工厂,当了教师,或走上边防哨所,更多的当了乡村基层干部,挑起了建设山区的重担。这真是:太行山乡,桃李满园。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