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下42年的幸福守望者
如果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你感觉到的只有辛苦;如果你视之为事业,你用辛苦换来的必定是快乐和幸福;如果你能感觉到教师其实还是一种境界,那么,你一定会在事业面前加上“神圣”二字。
也许我们的幸福和和谐都是这些平凡人物,默默地奉献、默默地付出凝聚出的花朵;也许我们的幸福和和谐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物,“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结晶。
——题记
42年,他默默地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伏牛山深山里,幸福地守候着三尺讲坛;
42年,他蜗居在伏牛山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里,从清晨坚守到黄昏,从春光坚守的寒冬;
42年,当年那个满头青丝的帅小伙,如今两鬓斑白、满头银丝的老“孩子王”,桃李芬芳满天下,“山花烂漫” 时,他却在丛中笑;
42年,他以自己“蜡烛成灰泪始干”、“俯首甘孺子牛”的的精神,默默无闻的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位老共产党员对教育的的忠诚和热爱;
42年他教过了三代人,他幸福着、快乐着……
他就是,马山口镇北部深山朱庙小学59岁的老教师—门建有。
难忘“1971”,青春之梦从此飞翔
1971年9月刚高中毕业17岁的门建有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为民办教师分配到内乡的最高巅—石板庙任教。此处山高林密,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在崇山峻岭之间盘旋,他从自己家(板山坪)要跋山涉水,徒步6个多小时二十几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此校。
一星期后,在比较分散的这山那沟凑起来8名学生(分三个年级),在三间茅草屋内办起了学校,教室、灶台、住室就在那“美丽”的天地里,他采用复式教学,一级一级的教,一个一个手把手的辅导。和孩子们做游戏、捉迷藏、唱山歌……他找回了童年,虽然许多时的生活是玉米糁、南瓜汤,但非常开心和快乐,因为他爱这些孩子们;虽然那时的他还不知道,教师的职业是如何的高尚和光辉,但他从心里感觉到,他只有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才能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不久他的爱心和教育就得到家长们的赞赏,几乎每天都有家长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虽然多次拒绝,但家长们的盛情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帅小伙明白一个道理:山里的孩子们需要他,好教师永远受人欢迎,受人们爱戴。由于他的教学成绩突出,1973年暑假教师政治学习大会上,他作了典型发言,9月参加了县先进代表大会。
42年他用爱传承着大山的淳朴
42年他教过三代人,凡是他教过的学生一提起“恩师”,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想起他们的门老师。朱庙村1500余人,几乎有一半是他的学生。人都说:山里人淳朴厚重。我想这都与他那淳朴、善良、宽厚、慈爱的品格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结果分不开。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教育财富有实效。涨大水,他背着孩子们过河;下雪了,他手拉手陪孩子们走过最陡峭的山路;天热了他和孩子们提水洒教室,教男孩子们游泳;天冷了,他和孩子们到山上弄柴火,和孩子们围在火堆旁读书学习;孩子们生病了,晚上他沐着星光,深一脚浅一脚的往返在6里的山路上给学生们补过课;孩子们不小心摔伤了,他第一个冲在前面把孩子们带到药铺。42年,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吃过他做的饭,冬天他总是烧好开水让住宿的孩子们暖和一下冰冷的小手,小脚,夏天他用艾叶帮助孩子们驱赶蚊子,给孩子们当过“妈妈”缝衣、盖被。42年,他的内心有的是爱和宽容,当孩子们伤心难过时,当孩子们调皮时,当孩子们失败气馁时,当孩子们骄傲时……他总是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用他那宽容,无私的爱为孩子们引路,用他那比山还要伟岸的爱为孩子们谱写一曲最美的歌。
上世纪末,小学毕业班考试实行全镇大排队,每期的考试他所教的班级总是名列全镇前茅。2010年他所教的五年级语文作为全县抽考试卷,在全县159所学校中位居第二名。
2002年的春天来了,他的梦又来了,多少年来孩子们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一条河,特别是下大雨,涨洪水,孩子们更是望尘莫及。近年来勤劳的山里人种香菇、木耳使他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想为孩子们架桥的愿望又一次在门老师的心中诞生,他的想法得到校长、老师及群众们的积极响应。他和老师们利用放学时间走村串户,宣传募捐,一座“爱心桥”就在他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倡导下诞生了。
如今“爱心桥”三个大字,在桥头的石碑上熠熠生辉。
42年的背后也浸透着泪水和辛酸
门老师和千千万个老师一样平凡而普通,他平凡的背后也有锅碗瓢勺的琐事,也蕴含着生活的辛酸和泪水。当大儿子出生后,由于工作,他很少关照,尤其是他头上长了个包,后来发展为脑聚,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至今孩子的头上落了个大疤,让他终生遗憾和愧疚。
最可怜的就是民办教师,当时工资从3元、5元、6元、12元……加上生产收种不及时,那些年家里总是缺吃少穿,冬天三个孩子多穿单衣或是穿了一年又一年露屁股,露膝盖的补丁打补丁的薄棉衣,现在回想起来,他总是情不自禁的悄然落泪。由于他整天一心一意务教学,家庭的重担就落在爱人上,常年劳作,积劳成疾,见他就唠叨:不爱她,不关心她。
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获得过多少荣誉,2010年9月8日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57岁的他又一次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他掉泪了,在场的老师们也掉泪了,酸楚的泪水中,能让他安慰和欣慰的是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是孩子们的亲切的问候声,是他的桃李满天下,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着作为教育者的那种快乐,那种欣慰,那种幸福。
如果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你感觉到的只有辛苦;如果你视之为事业,你用辛苦换来的必定是快乐和幸福;如果你能感觉到教师其实还是一种境界,那么,你一定会在事业面前加上“神圣”二字。
如今,已59岁的他仍一如既往的耕耘在教育这片热土上,他的两个孙子和他相依为伴,课间孩子们总是围着他的耳畔喊着:“门爷爷好!……”
如今,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我的身子硬朗的很,真是退休,还真不舍得这群孩子们!
如今,他在伏牛山下42年的幸福守望,没有铮铮誓言,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有的只是他总是乐呵呵的笑。
有人问他:“门老师,像你这么优秀的老师怎么不想着下山?”
“我是大山的儿子,大山需要我,这里的孩子们需要我。”他乐呵呵地说。
夕阳的余晖,让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学显得更加的静谧而甜蜜,放学的钟声,孩子们的欢笑声,是大山更加的生机勃勃。我们的门老师正在和孩子们打乒乓球呢!一会准备做饭让小强(这星期拿的粮食不够)一块吃呢!
巍巍伏牛山,绵绵八百里,门老师42年的幸福守望,使他变得更加年轻,他像一棵千年松柏,执着而顽强,展开无私博爱的“须根”,抱紧脚下的石崖,在深山这片土地上播撒爱的种子。
(马山口镇河西小学:赵华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