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记范县陈庄乡中学校长邢玉川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高林现
2012-04-19 09:13:08 |

  范县陈庄乡中学校长 邢玉川在九曲黄河流经的河南与山东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乡镇——河南省范县陈庄乡。在这个处处浓郁着稻花飘香的滩区小镇上,随着近年来经济改革大潮的发展,一所乡办初级中学——范县陈庄乡中学,以其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名誉黄河南北,成为范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校长邢玉川正是该校这样一位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支撑学校发展、最具有创新意识、教育思想先进的校长。

  邢玉川,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范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最年轻的中学校长。先后多次被濮阳市教育局评为三育教育先进个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被范县人民政府、范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11年9月,因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被范县教育局调到陈庄乡中学继续引领该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事业发展。

  多年来,邢校长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勤于思考,精于研究,积极开展理念向实践转化的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思想,在学校管理改革、“自主学习型”课堂构建、师生评价制度改革、校本教研、学校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源泉早在1993年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他,便开始了与教育的不解之缘。怀揣着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美好教育理想的憧憬,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4岁那年他就成为范县龙王庄镇大屯中学的教务主任,接着又担任了副校长、团委书记等重任。随着角色的转换,他对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越来越深入。2007年9月,邢校长被调到当时在全县教学设施、教育教学管理最为薄弱的张庄乡一中任校长,基于对教育本真价值回归的思考,在全面总结学校以往的办学历程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通过调查研究,兼容并蓄,推陈出新,科学地提出了“让学生享受学习,让学生享受生活,为学生的成功和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和“让教师享受教学,让教师享受生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负责”的教师管理理念,确立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通过四年的锐意改革,不仅改善了张庄乡一中的办学条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有效的强化了该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使这所濒临倒闭的学校,一举成为群众夸、学生赞、领导表扬的先进学校。

  作为一名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他对积习已久的传统教学模式深恶痛绝。从当上校长的那一刻起,他就痛下决心:坚决不能让师生再重复以前的老路,一定要让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快乐起来、主动起来。2010年9月,范县教育局联手《中国教师报》,在全县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这一重大举措仿佛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他的思路顿时清晰了: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空间。要彻底改变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状况,让师生真正享受工作和学习,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真正的突破口,也是让先进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最佳渠道,最好载体。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学校管理创新是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已成为制约现代学校全面、科学发展的桎梏和枷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反思,他决定首先从创新管理机制入手,为全面推进课改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

  在他亲自参与和主持下,范县陈庄乡中学适应高效课改需要重建了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实施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岗酬结合制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组织保证。大力实施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为主的学生养成教育。建立完善了以班主任为轴心的学情分析例会制和定期分层家校合作制,实施全员导师制、学生干部竞聘制和班级轮流值周制,拓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方式、途径和空间,丰富参与管理的内容,增强指导力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检查考核结果信度,促进了学生“四自”能力的提高。

  三、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是校领导决策的最关键、最主要的实践者。邢玉川校长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让教师体验教学生活的生命活力上,在课改实践中受益,实现品质的不断提升。

  他到任陈庄乡中学后,在保持该校“奉献、拼搏、创新、开拓,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凝聚功能的同时,他通过抓载体、抓典型、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等措施使广大教师逐渐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他的鼓励下,学校工会、教务处成立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室”,完善了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管理与考核和青蓝帮教计划等机制,制定了名师帮扶和培养计划,使教师培训和指导更加专业化。为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坚持组织学科带头教师和骨干教师评选,创新开展“间周赛课”活动,录制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课堂实例,为教师搭建起学习和借鉴的互动平台。他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强化“三个一”培训问效措施(上交一篇学习心得,上一堂课改示范课,举办一次学习体会讲座),并进行跟踪指导,提高了培训实效。建立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校本研究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积极推行以“四三一”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落实备课组教师轮流执教公开课制度,定期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促进了校本教研风气和合作型教师关系的建立。在他的指导下,学校建立了高效课改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以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指导和鼓励,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个性化课堂教学实战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评课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说服力。在教师不断享受课改成果成功感的同时,他还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生活是教师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除了让教师享受教学外,他还想方设法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让他们在工作之外,享受到生活的幸福。学校成立了女教师健美操队、教师太极拳队,由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引领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及时调剂教师紧张的工作气氛,使教师从更深层次上享受职业生涯,以乐观的精神对待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不断提升。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我能成功”中得到发展课堂是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阵地。邢玉川校长把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引领教师在深入学习洋思和杜郎口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构建起了“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五步:即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三查:即在五步环节中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这种“以学定教”新模式的构建及推广运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该校教师在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体验着不断探究、解决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感,体验师生合作、教学互动、共生共长所带来的满足感,体验学生进步所带来的幸福感。教师的成长与成熟,又推进和深化了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构建,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和品质。而学生的主动发展,又是学校办学成功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体现。正是在这种良性循环中,范县陈庄乡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得以迅速提升,2011年度全县教学质量测评中,该校多学科取得了全县同年级前三名的好成绩。新学期伊始,学校先后承办了范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现场会、范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市县网络媒体、电视台多方位对该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报道宣传。

  学校建设富有特色,一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形成了注重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素质发展、注重人文化管理的管理文化特色,打造了团结、奉献、拼搏、创新、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团队精神,形成了和谐互学的教师关系、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文化。二是独创并发展了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完善了各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2012年3月,范县陈庄乡中学作为范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经全国高效课改专家组实地考核,顺利通过了实施高效课改终期评估验收。学校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形成了具有开创性的办学成果,广受社会各界的赞扬。目前,范县陈庄乡中学已成为在当地知名的初中办学品牌学校,课改特色在全省也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2010年秋冬季,商丘夏邑、宁陵县近300名教师先后到该校考察学习。

  他信守于“校长应是一位无私奉献、道德高尚而富于人格魅力的人”,他以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为此,他吃住在学校,工作更是五加二、白加黑,经常每天工作在16个小时以上,没有了节假日和双休日,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在管理上,以无声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师生和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拥戴。

  天书无垠,行者无疆。行走在教育这方诗意的天空,他满心里充盈的是理想、热情和思考。他说:人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像爬山,只有不断确定新的目标,新的高度,才能登上人生的颠峰,只有不断追求,不言放弃,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只要我们干一行,爱一行,研一行,专一行;做教育,爱教育,研究教育,享受教育,坚持奋斗十几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建树,也必定能走向成功。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