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踏出成功路 爱心谱写教育篇
王辉娜,这位残疾的乡村女教师,用她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瘦弱的双肩,扛起了乡村教育的脊梁,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奉献之歌。十八个春秋,三尺讲台默默地奉献,执着的坚守,她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全身心地教书育人,把爱的甘露洒在孩子们的心田,将知识的种子撒在这块贫瘠的土地。在她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自学走上教师路她曾经是一名代课老师,拖着残缺的身体,每月八十元的工资,王老师一干就是十年,无悔无怨。2002年,面对舞阳的那场特大洪水,面对合校的种种困境,她被迫走出校门,走上了艰难的打工之路。一次次拒之门外,一次次遭人冷眼。在花光了从家里带来的所有钱后。三伏暑天,晕倒在洛阳唐宫路的街头……。
依然不能改变她对教书事业的追求。她一直坚持自学考试,终于修完了大专学业。她的故事曾发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并接受过多家媒体的采访。受到了当时舞阳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后被破格正式录用。她终于实现了十年的梦想。真正成长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艰难困苦志更坚一张旧报纸,一篇教师手记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下是关寨小学三平教师王辉娜写给病中女儿的。
《无题》
声声哭撕碎娘心肝,滴滴泪诉说难照管。
一步一回头把妞看,无奈何丢乖于一边。
妈也想天天与妞伴,可叹啊世事难两全。
委屈妞妈妈也不安,常常因此而心内烦。
你爸爸莫名对冷脸,我们因妞你而闹翻。
妞啊妞你再不要喊,双亲此刻是最为艰。
只要妈妈有了空闲,一定会带乖妞妞玩。
愿女儿快乐笑甜甜,祝健康幸福到永远!!
谁都以为王老师圆了教师梦,生活应该向她张开笑脸。然而,命运再次给这位美丽、倔强的姑娘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9岁那年,她结婚了。走进了一个盲人主持的家庭。婆婆是当家人,却是一个瞎子。多少美丽的梦想,腾飞的希望在那一刻撕的粉碎。她的命运定格在了这里。随之而来的是工作上的调动。她走进了严重缺编的马村乡关寨小学。校长让王辉娜从事一年级的包办工作,王辉娜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虽然她心里很清楚,此次包班非比寻常。
从此,关寨小学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只见她每天忙于课堂,上课认真讲课,批改作业。课下认真辅导,手把手的教。平时几乎看不到她有空闲休息。一段时间之后,身怀有孕的王老师很不方便,身体越来越笨重,再加上是高龄孕妇,她得了产前综合症,糖高、血压低,手脚肿胀,连走路都很困难,一瘸一拐的。领导同事多次劝她休息一下,可她依然放不下学生,一直坚持到临产前一星期,才不得已停课。
生完孩子以后,刚刚过了满月,王老师就匆匆放下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上课。因为婆婆双目失明,照顾不成孩子,公公既要干地里活还要搞家庭养殖。所以看孩子照顾家里的重担落在了王老师一人身上。她每天奔忙在学校和家里之间。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照顾老人,辅导学生功课。没过多久,王老师病了,孩子也病了。她为了能给学生正常上课,让公公带孩子看病,自己晚上输液。小宝宝因为身体不舒服,夜夜啼哭,王老师夜夜失眠。就在这时,不幸的事又来了,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了,需要住院治疗。王老师多想去医院看看婆婆啊!但繁忙的包班工作,以及还在病中的孩子,王老师抽不开身啊。于是,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做好的饭让公公带到医院去。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婆婆的病刚刚稳定好,转回家治疗。公公又累倒在病床上,天天到诊所输液。这时,年迈卧床的奶奶也离开了人间……一连串的不顺,王老师忙得几乎直不起腰来。可王老师硬是坚强的挺了过来,没有拉下学生的一节课。期末统考时,成绩名列前茅。同事们谈到王老师所做的这一切,无不感慨唏嘘。苦难磨练了王老师的意志,也更坚定了她对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弱肩总是把重任担当。在王老师从教的十八年里,有十五年从事严重的包办工作。一次是实习,两次是因为生病。针对王老师的这些,有些人不解,也有人背后称她是教育上的“疯子”,工作上“狂人”。但在这个偏僻的小乡村,人员短缺,学校需要这些“疯子”、“狂人”。而作为我们,深深地发自内心里,认为王老师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的榜样!
当我们把三平教师的光荣称号送给她时,她落泪了。这位女子中的伟丈夫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竟然泪如雨下。谁说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时。多少的努力、辛酸、难言的苦痛都在顷刻间奔涌、狂泻……不懈努力为奉献王辉娜深知,要想干好这份工作,干出特色水平,原有的知识是不够的。她每年都定有学习计划。每学期都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为了总结一套适合乡村儿童的教材教法,她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查找了许多资料。常常深夜都不肯休息。终于创造出了一套适合乡村儿童特点的“快乐教学法”。
凡是听过王老师课的人,总是异口同声地称赞她的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不落俗套,这是她运用新的教学教法的结果。由于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汉语拼音是不少家长儿童感到“头疼”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孩子们尽快记住那些枯燥的字母,王老师常常徘徊在乡间小路,苦苦思索能激起孩子们学拼音的兴趣和方法。
一次,她正走在河边,一只小鸭受了惊吓,脑袋一甩,丢下衔着的一片树叶,发出“嘎嘎”地叫声。此情此景,使王老师顿时心中一亮,情不自禁地说了声:“有了”。转身向家里走去。第二天,王老师的课堂上,出现了边比划边唱的自编的儿歌。带着表演的课堂生动活泼,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孩子们在快快乐乐的唱歌跳舞中学会了当天的知识,并且一点都不感到累。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从此,上学的小路上,下课的游戏中,吃饭的碗里,尽是孩子们即兴而起的依依呀呀的说唱。
随后,她又继续琢磨、不断试验,使“快乐教学法”日臻完善。现已经在学校全面试用并推广到乡村各小学。她还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钱,购买了成套的小学专用教材,和各种教育书籍。订阅了:《小学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河南教育》、《小学教学》等多种杂志,认真研读并做下笔记。学习或教学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她决不轻易放过。自己找不到答案,就找身边的人请教。大家都解决不了,就去问县里的名师。有一次,为了一道填空题,她打车去了一趟县城。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执着。但她就是凭着这股坚强的毅力,在从教的路上攀登摸索。如今,她已全面掌握了小学各科教材的内容。文化程度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各大报纸网站发表文章200多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洒向学生都是爱在这偏僻的乡村小学,有许多的留守儿童。王辉娜最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她在星期天、节假日,在家里开设免费补习班。专门照顾远离爸爸妈妈的孩子。要是到了中午,有的学生还是没有人来接,干脆就留在她家吃饭。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少家长非常感动,纷纷拿出地里种出的青菜给王老师。看着淳朴的乡邻,王老师总是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王老师真诚地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她既爱那些思想先进学习努力的尖子学生,也爱那些“双差”学生,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更是关怀备至。有人说她不该爱这些“没出息”的学生,王老师回答说:“我对他们甚至有些偏爱,他们在别的地方甚至在父母那里的不到的温暖,应该在我这里得到。他们需要特殊的爱。只有特殊的爱,才能照亮他们卑怯的心灵,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2008年,她所教的班级里来了几个令人“头痛”的学生。李建鹏、张红超就是其中的两位,他俩课下瞎胡闹,上课睡大觉。王辉娜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整个一个学期,她用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和李建鹏、张红超在一起读书、讲故事、看电影、劳动,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进行教育,结果两个学生转变了,学好了,最后在期未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有一次,有个李光杰的学生在放学的路上突然晕倒,两眼泛白,浑身抽搐。见此情景,王老师顾不上家里年幼的孩子,抱起李光杰就向医院飞奔。偏僻的乡村小路坎坷不平,王老师摔倒了好几次,爬起来继续跑,当把光杰送到医院时,王老师一下子瘫倒在水泥地上。等医生抢救光杰脱险后,她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安排光杰住院。回到家遭了白眼,一家人埋怨。孩子也抛给了她。望着满眼泪水苦干嗓子的女儿。她的心一阵阵痛酸。这时,光杰的妈妈慌慌张张来到她家,看见王老师便拉住了她的手,说:“王老师,今天的事多亏了您,要不,光杰肯定会出大事情。家人这才明白事情的缘由,说:“当老师就应该关心学生,辉娜算做对了。王老师听了此话,两股热泪夺眶而出。
王辉娜爱学生,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一次,有个学生去厕所,因裤带解不开,拉了一裤子,王老师发现后把他领到自己屋里,用五、六盆热水帮他洗身子,又亲手把他裤子里的屎擦洗干净,又用暖气扇为他烤干。学习、纪律双差的学生祥东,母亲痴呆,父亲早出晚归干建筑队,顾不上管教孩子,致使祥东染上了爱吃零食、占小便宜、不爱学习的坏习惯。王老师主动接近他,和他谈心,给他洗脸,擦香香,缝补衣裳。在王老师的关心帮助下,祥东转变了,加入了少先队。
王辉娜关心爱护学生无微不至,下雨送没带伞的学生,天冷用自己的煤球给学生取暖,夏天给学生准备凉开水喝。不少家长说:“王老师比我们当家长的还关心孩子,真是难得的好老师!”有的学生毕业好多年了,长大成人了,还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有一些她教过的学生,逢年过节,经常给她打电话,发信息,寄贺卡。每每此时,是王老师最为感动之时,也是最开心之时。她激动得流着泪,说:“我真正感受到了当老师的幸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汗水浸透了祖国的花朵,也换来了丰收的硕果。她任教的班级、各科在每次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及格率百分之百。她也多次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她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被省、市教育网录用。2001年市网络征文大赛,她辅导的10篇学生作文均荣获一等奖。同年市科技创新作文大赛也是一等奖。她还是市优秀通讯员。她曾作为模范先进的代表,多次在县、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发言。经常在乡里进行公开教学和观摩班会,传播经验,交流教学教法。在马村乡,只要一提起王辉娜老师,无不交口称赞:‘真是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啊!’
愿做红烛照人间忘我的工作,长期的操劳,经常的熬夜,生活饮食没有规律,使王老师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及糖高症,头疼起来彻夜难眠。但王老师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治疗,总是吃几片药应急,执着的坚守在教学一线。每个学期都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经常一次连上四节课。有时讲着讲着突然头痛难忍,恶心呕吐,王老师连忙按按自己的太阳穴,使疼痛减轻一些。
她深深地知道:自己的这个病永远也不会好了,将会伴随她一生一世。当年自学坎坷磨难,她落下了病根。如今一切都好了,她却有太多未了的心愿。她总是嫌每天的时间太短太短,自己的知识太浅太浅,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她要趁着年轻多做一点,再多一点,决不让青春年华虚度。王老师常说:“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领导的关心和厚爱,我是不会有今天的。对待教育这份工作,我有两条命,我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深怀感恩之心,三尺讲台奉献默默,贯穿了王老师教书育人的主题主旋律。王老师最信奉的名言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信你看,她又开始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把女性的温柔和慈母般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学生身上,仍在不断的思考、探索、追求……。
花开花落,东去春来,历经坎坷磨难的王老师看起来比同龄人略显苍老。岁月是无情的,但人却有情,王辉娜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丹心一片,她闪光的奋斗足迹像一面旗帜,为我们树立了新一代的典范。
(通讯员:齐新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