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店镇卢北小学教师 苗柳格:耐心陪伴 静等花开
[ 郑州晚报]
作者:
2020-06-05 11:30:46
|
在所有教育名家的演讲中,我最喜欢北京的任小爱老师。套用任老师的话来说,“班主任”官虽小,但管的事真不少:建立健全的班规班纪,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风班貌,选拔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平衡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好家校沟通等。这些工作虽繁多琐碎,但都有章可寻。
我想让每个班主任最头疼的莫过于班里的“学困生”。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早晚而已”。所以背地里给他们起了个挺文艺的名字——“晚花期”。要做好班级管理,做好“晚花期”孩子的转变培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重点,也是难点。总结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通过长期的观察与思索,我认为造成“晚花期”孩子的因素有两种。
第一种是教育制度的“一刀切”与家长的急于求成。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不均衡,造成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有强有弱,而我国教育体制则规定了统一的入学年龄,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传授统一的知识,再加上有些家长拔苗助长,不到入学年龄便想方设法让孩子早早入学,前者的不均衡与后者的统一所产生的矛盾,造成个别孩子学习困难,压力过大,时间一久,就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兴趣,成了实实在在的“学困生”。
第二种则是实实在在的家庭原因。独生子女、留守儿童、隔代扶养、单亲家庭等种种因素,造成个别孩子侍娇倨傲,飞扬跋扈的性格,他们调皮任性、不爱学习,是造成“晚花期”的另一个原因。在对待这些孩子的教育上,我们要抓住病症关键所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措施有成效。
二、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
有一次座坛会,主讲人说分层教学已流成于一种形式,这种观点我非常赞同。在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授课时,一个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程度而实施分层教学。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分层理念从课堂授课调到课后巩固,即做到分层次布置作业。
剖析“学困生”不交作业的原因,无非是“不会”二字。如果我们针对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难易程度相适应的作业,既能起到巩固的目的,又增加了他们能学好的信心。之后,我们可在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慢慢地将其引上正常的教学轨道。
三、拥有足够的耐心,付出更多的爱
相比之下,“晚花期”的孩子们自制力更加薄弱,学习与平时表现也时好时坏,变化无常。对此,我们不要过于苛责,讽刺挖苦。我们要用更多的耐心陪伴其改变与成长,用自己与班集体的爱心去感染他们,提高他们班集体的融入感与责任感,让他们形成集体与他荣辱与共的思想。
四、运用教师人格力量去影响他们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每个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
五、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于“晚花期”孩子,在强制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健全的人格比抓成绩更重要。
要做好“晚花期”孩子的培育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求索与实践。每一棵花的种子都会开花,只不过有的花一开始就会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等待。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相信孩子,耐心陪伴,静等花开。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