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师也是第一次当主播呀!”
[ 郑州教育]
作者:
2020-03-14 12:53:12
|
三月的风,已渐轻柔,
带着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而郑州的教师的网课,
也已经从冬天上到了春天。
“孩子,老师也是第一次当主播呀!”
这句话对咱郑州老师也颇有意义。
从最初的生疏、无措,
到如今的游刃有余,玩转课堂,
郑州老师完成一次完美进阶。
这背后的心血,
我们无法一一探知,
那就从发生在“直播间”内外
的故事中窥知一二......
故事一:大山深处的“主播”

郑州31·103中马明枝老师在家中阳台授课

马明枝老师跪地给学生直播授课

马明枝老师在山头上找信号
在抗击新型肺炎的战役中,有无数令人动容的人物,郑州31·103中学的马明枝教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马明枝老师在寒假期间回湖北探亲,因为疫情管控被困在了大山深处,在接到延迟开学期间开启线上教学的通知后,马老师就犯了愁,她所在的村位于大山深处,网络信号极其不好,她又不想耽误给孩子们上课,于是就借来当地人的手机在阳台上授课,因为需要师生在线实时互动,对网络的要求很够高,“有时候等了十几分钟,不少学生还没有进来,信号不好,怕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马老师说道。
为了更好的授课,提高课堂效率和同学们的听课质量,马老师专门制作了授课设备,信号不好时就跑到山头上,在凛冽的寒风中用简易的设备坚持授课。每天为了及时统计学生们的各项信息,开展备课、授课、课后答疑,马老师经常在山头一跪就是半天,忙完时才发觉腿脚已经麻的站不起来了……
马明枝老师只是这场疫情防控工作中很平凡的一员。
故事二:我的战“疫”十二时辰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闫朝红老师专注备课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闫朝红老师每日备课
一份简单的专属作息表,无需太多语言和词汇的修饰与描述就可以说明很多。
早晨
6:20起床,做早饭,督促自己孩子晨读;
7:00钉钉群督促学生健康打卡,统计反馈;
上午
8:10网上教学直播,布置习题;
9:00班级网课协调督促,批改作业,兼顾自己孩子各学科在线学习;
11:00下厨准备午饭;
下午
14:30准备当天答疑辅导资料;
16:10在线答疑辅导,布置作业;
17:00批改作业,反馈作业,线上个别帮扶辅导;
晚上
19:00检查自己孩子家庭作业,教研组协同备课,习题筛选;
20:00班级群反馈作业情况;
21:00培优辅导,与个别学生连线答疑。
从晨曦到日暮,一条条、一项项,是一位老师对教师职责与担当的最好演绎与诠释。这是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一位数学老师闫朝红的专属战“疫”作息表,也是郑州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的缩影。
故事三:盲孩子的美工作品

用五谷杂粮拼成太阳花

盲孩子用瓶盖制作花瓶
对于视力正常人来说,制作手工或许易如反掌,但对于因失明而无法用视觉感知事物的盲孩子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每到美工课时间,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的孩子们都会把准备好的制作材料有序地摆放在书桌上,兴奋地坐在电脑前,等待钉钉电话接通的那一刻。
在美工课教学中,盲教部任课老师主要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分步讲解制作步骤,并时刻观察孩子的制作情况,进行适当指导和纠正。学折纸,要从简单的对角折、对边折学起;学橡皮泥,是从认识简单的图形开始;如果是串珠,更要分清左线、右线、单线、双线。课堂上,老师们有目的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孩子们通过语音交流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互相研究。孩子们利用卡纸、彩笔、纸杯、树叶、坚果壳等材料,精心创作出了草帽、花瓶、小动物等装饰画。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手工创意制作的魅力,享受了艺术的熏陶。不但为学习生活增加了一抹亮色,也为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帮助。
疫情还未退去,最后的胜利还未到来,新时代那些最可爱的人们和英雄们仍在努力着。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生机,已经嗅到了不少花香与芬芳,在最后这段时期,郑州教育人仍将继续努力,不改初心,陪伴着我们的学子,与他们一起守望春天。
责任编辑:贺莹莹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