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颖:我就是喜欢孩子 喜欢教书

[ 东方今报] 作者:
2019-09-11 10:01:49 |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课堂上,她是学生的好老师。生活上,她是学生的好朋友。
 
  干练的短发、得体的穿着,46岁的信阳市十三小语文老师张新颖,已有27年的教龄。常年和孩子接触,使得她依然充满着激情、保持着童心。
 
  命中注定 我就是一名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许,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心理,甚至影响其一生。
 
  “我上学时特别淘气,直到初二遇到了一个专业知识过硬、独特教学风格、严格要求学生的冯老师,我一下子爱上学习了。”从那时起,张新颖就立志当一名像冯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让不爱学习的孩子爱上学习,改变命运。
 
  1992年毕业于原信阳师范学校的张新颖,刚踏上教育岗位,带的第一个班就是毕业班五年级。
 
  天真淳朴的孩子们很快就接受她、喜欢她了。张新颖回忆说,有一次周末,孩子们去山坡上采野花。周一一大早,她的办公桌上就出现了好大好大一捧野花。那时,学校门口是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班里的男孩子利用下课时间,偷偷把她那沾满泥土的自行车擦地得干干净净。
 
  “我用心用情对他们,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在向我表达他们的感恩。很怀念那段青涩纯真的岁月。”
 
  用心做教育 我就是喜欢孩子
 
  刚送走六年级小学毕业班的孩子们,对张新颖来说仿佛就在昨天。转眼新学期,要从一年级开始代课了。
 
  “左手压书,右手指字。”张新颖在黑板上写下这句话。“腰挺直,屁股坐凳子的一半。”面对刚刚脱离幼儿园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言行举止,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教,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才开学,我不会教孩子们其他的,就是领着他们读书。”一边领读,张新颖还一边关注着每一位同学,不时地纠正学生的坐姿和手姿。
 
  “汤陈晨同学,以后不用家长送进校园,可以自己找到教室了吧。来,给你贴一个小红花。”“吴东卉一直坐得端端正正的,奖励你一个大拇指贴。”……张新颖在领读了两遍课文后,来了一波“表扬大会”。只见学生们坐得更笔直、读得更专心了。得到奖励的学生们觉得很光荣,要继续保持;暂时没得到的决定要表现得更好,争取下次得到。
 
  劳逸结合,寓教于乐。张新颖又带领学生们做起了拍拍操。一遍比一遍速度快,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带动了全班的气氛。46岁的张新颖像个大孩子一样带领着一群小孩子学习、玩耍。
 
  “我们都很喜欢张老师!”“她教我们知识,还带我们玩,她的课很有意思!”“她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鼓励我们!”课后,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记者说道。
 
  多读经典 让传统回归校园
 
  27载育人路,张新颖一直在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追随过名人的教育模式、践行过名师的教学理念、探索过专家的母教理论。
 
  一校一品牌,一班一品牌。为提高学生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又要保证外出安全,张新颖和家长们创意、探索,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组,每组9个人,以组为单位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人少,风险也会降低很多。过去4年多的时间里,一共组织过“秋游”、“小厨师”、“美少年模特队”、“亲子读书”等100多场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分享、社交等能力。
 
  张新颖认为,教育要回归。就在去年11月底,她又在自己的班级发起“经典诵读”。她带的毕业班六年级的学生很多都是“读经典”的受益者。
 
  一些爱动、捣乱、不听话、不懂规律的学生,读了“经典”后,变得更懂事、更尊师、更尊老爱幼了。
 
  这学期,她决定要从自己班里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抓起。“我们买的书下周就到了,先从《论语》《大学》开始读。”
 
  这周末什么不干也要陪儿子
 
  张新颖大女儿今年20岁,上大二,不用她操什么心了。最让她惦记的就是自己2岁多的小儿子。
 
  平常的周末和节假日,张新颖不是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路上,就是在带领家长团队外出学习的路上。“我和老公都忙,小儿子闹起来就大声地喊奶奶。把精力都放在别人的孩子上,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挺愧疚的。”说起小儿子,张新颖红了眼眶。“我和老公说好了,这周末什么不干,也要陪着儿子。”
 
  “很多人都认为老师清闲,还有寒暑假。其实真是太不了解我们了,寒暑假对我们来说就是养病的。大多数老师都有职业病,身体都不好。”
 
  教育一定要回归,回归到心灵的成长,回归到人性的开发,回归到本末的思考,回归到经典的读诵,如此教育才是真教育,优质教育。张新颖这样说,也这样践行着。

责任编辑:贺莹莹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