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老师二三事——记宝丰县肖旗初中特岗教师许顺鸽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陈攀峰
2019-09-09 15:07:52
|
“你说顺鸽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傻?别人想方设法往城里调,她却放弃进城的大好机会,宁愿呆在乡镇初中教学。我都不理解她是咋想的?”日前,笔者在乘坐县城通往肖旗的公交车上,无意间听到邻座两个乘客的谈话。出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感,我认定这个许老师是个有故事的人。于是,通过肖旗初中校长李红召的介绍,我见到了“傻”老师---许顺鸽。
许顺鸽,女,1986年11月出生在宝丰县肖旗乡闫楼村。父亲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退伍军人,母亲是一名纯朴善良的农村妇女。虽然家庭经济拮据,但老人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希望她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200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考入新乡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师范)。2011年7月毕业后,由于从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她决定当一名教师。满怀信心参加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成功通过面试、笔试等环节,最后如愿回到自己的家乡----肖旗;更令她兴奋的是,分配到了自己的母校--------肖旗初中执教。
“拼命三郎”
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学校,能成为母校的一员,她十分激动。可是十几年后重回母校,学生基本上还是八九年前的样子;打开办公兼住室的门,看见几只鸟在屋里飞来飞去,四周的墙壁都是湿的。到了下雨天,只有放床的位置不下雨,床边摆满了用来接雨的盆盆罐罐,但她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学校分配她担任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及英语教学工作,为了能够做好工作,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开学前三天最忙碌,起床之后简单的洗漱,顾不得吃早饭便开始撰写班级管理规划、教学计划等。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干不说,干就干好”。为制定好班级工作计划,她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深入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真实情况,随身携带笔记本做好记录;亲自来到学生宿舍,把八个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把每个同学的名字贴在床铺上,汗水混合着尘土让她变成了一个黑人……繁忙的工作让自己无暇顾及吃饭,饿了就吃几块随身携带的饼干,渴了就喝几口凉水,但是她很开心。开学第一天,她早早站到教室门口迎接学生,介绍学校各个功能室的位置,帮助学生整理床铺,解答家长的疑惑。把学生安排好,她躺到床上时刚好晚上12点。由于饮食不规律,半夜病魔向她袭来,一向被别人称为“铁人”的她得了严重的急性肠胃疾病,上吐下泻,无法行走,同事帮忙把她送到医院。第二天早晨情况好转,医生说还需要住院观察几天,她却不辞而别悄悄回到学校,同事们给她起了个绰号“拼命三郎”。
“妈妈老师”
初来学校的几个月,由于工资没发,也不好再向父母开口要钱,周末就借了同事的旧自行车骑着回家。一个周末的下午,许老师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女孩在路边踉跄的走着。走近一看,才发现是自己班里经常坐在角落的许尚(化名)同学。她衣着陈旧,脸上穿着一双极不合脚的帆布鞋,看到老师她下意识的低下了头。许老师没有过多的询问,只问了她的家庭地址,然后二话没说把她的书包挂在车把上,用自行车送她回去。到了她家经发现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病,不时会发作,父亲在外地打工,弟弟在外婆家照看,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回家后,她立刻翻箱倒柜把自己以前的衣服鞋子找出来,挑出合身的洗干净后给她送去,并帮她申请了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此后,许顺鸽对这位学生更加关注,尽己所能进行帮助,定时和她谈心,鼓励她要树立信心努力学习。慢慢的,小姑娘性格开朗了很多,与同学的沟通也多了,学习成绩也开始不断进步,在《我的老师》这篇作文中称许老师为“妈妈”。
“知心姐姐”
农村学校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留守儿童比较多。2013年秋季开学第一天,就有一个黑黑瘦瘦的叫王盼的女孩坐在角落里,不与其他同学交流,也不去吃饭。原来,她和同学打架了,给同学的脸上、胳膊上留下道道伤痕。许顺鸽很生气,真打算痛批她,但是理智告诉自己要冷静,再冷静。第一次谈话没有成效,第二次同样没什么收获。到了晚饭时间,许老师做了上班后的第一顿饭,把这个学生叫到自己房间,用自己的碗给她成了一碗。学生愣住了,用诧异的目光问:让她吃吗?“是的,就是给你的,咱俩一块吃。”王盼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这时老师懵了:我没说什么呀!过了几分钟,学生不哭了,说:“老师,你不嫌弃我脏吗?”许老师回答:“老师怎么会嫌你脏呢?以后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帮忙解决,把我当自己的姐姐。”她们像家人一样吃完了这顿饭。她家的杏成熟时,给许老师送来了自家种的杏。虽然杏很酸,但心里甜得乐开了花。
2015年9月,有一次去上课,许顺鸽发现班里少了李鹏鹏同学。她立即打电话联系,家长说学生很早就出发来学校了。当时天快黑了,她当机立断叫上两个同事带上手电筒出门寻找。此时,学校后边的玉米一人多高,害怕学生在附近发生危险,她们几乎把这片玉米地找了个遍,确定无事才松了一口气,也顾不上身上被划得又痒又疼。她们紧接着又到附近的镇子上寻找,最后在一个偏僻的小网吧找到了学生,因为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的年岁大了,对他的管教有限,以前也出现过翻墙出去上网的事件,曾被严厉的批评教育过,由于学习落后,早就萌生了辍学的念头。她联系到了学生在外地的父母,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家长最终决定回来在县城工作,留在学生身边。她时常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询问他的生活学习情况。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转变了思想,决定继续上学,初中毕业后上了技校,学到了一技之长。
很多孩子在家依靠父母,缺乏劳动锻炼。每年开学之后,学校需要铲草,但是任务分下去之后,总有几个拖拖拉拉不愿意干活,怎么办呢?许老师一声不吭,挽起袖子,拿过同学手中的铁锨三下五除二开始干了起来。看到老师以身作则,调皮的同学也认真的干了起来。劳动任务结束回到房间,有人敲门,开门一看,两个男生不好意思的站在门外。一个同学看到她迅速跑开了,她问留下的同学怎么回事,原来男生觉得自己表现很糟糕,但是自己衣服的扣子掉了没法穿,想请老师缝扣子又不好意思开口。她接过衣服一针一线缝了起来,其实她有些为难,这样的事情她以前也很少做,虽然针线功夫不好。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个表现糟糕的学生后来自荐当班级的劳动委员。
以德立人
许顺鸽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老师,为人师表就要身正影直。有个别家长想让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偶尔会给她充话费、送购物卡。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她从来不收家长的一件礼物。家长的表情从惊讶到赞赏,而她也更加坦荡,无愧于心。 家长的这种行为她怕影响学生,该怎样把这些钱还给家长呢?为了让孩子们没有压力,她找这些学生单独谈话,说他们的爸爸妈妈在老师这里给他们存放了一些生活费,但是因为一些原因老师不能再帮他们存放,让他们先带回家。
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极个别家长不重视教育,还振振有词:我家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做生意,老师你不用老让他学习,作业不做就算了。面对这种情况,她真的很心疼,怎么办呢?她一个一个联系这些同学的家长,与他们交流。刚开始,一些家长会说一些很难听的话。她也有想退缩的时候,但是想到那些孩子的未来,她一次又一次与这些家长联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学校对这些学生循循善诱,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些家长的观点终于发生了变化,配合学校工作。这些学生也变得阳光了,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班级氛围也更加和谐。参加工作八年来,许顺鸽以校为家、敬业爱岗、默默奉献,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
采访结束时,我给许老师讲了在公交车上的事。原来,这是上级为了照顾这些长期坚守在基层的特岗教师而出台的优惠政策,许老师也符合条件,但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她说:“目前和县城相比,农村确实相对落后、条件差,但是农村绝不是‘可怕’的代名词。正因为有差距,更需要我们去改变。农村自有她独特的魅力,农村学生自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我心甘情愿当‘儍 ’老师!”
( 通讯员 刘海军 陈攀峰 供稿)
责任编辑:贺莹莹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