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教师世家家风 她26年甘为人梯育桃李

[ 郑州晚报] 作者:
2019-09-06 10:14:52 |

  全家三代16人从事教育事业,教龄累计超过200年,“勤勤恳恳,踏实做事;兢兢业业,以德育人”早就成了家训家风。中原区育红小学的赵玉珍老师,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从教26年,她用对学生、对教育的满腔热爱,甘为人梯育桃李,被评为2019年郑州市“最美教师”。
 
  家风,是绵延相传的薪火
 
  赵玉珍老师很喜欢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她的家庭的真实写照。
 
  “身长五尺五,能忍剥皮苦。碎骨甜他人,残渣育新木。”赵玉珍说,这是父亲赵坤海刚踏上教师岗位时写下的自勉小诗。“父亲一辈子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令我耳濡目染。”她说,每当教学工作遇到困难,就会想起父亲坚守教育的信念、坚守教育的一生,自己又有了力量。
 
  走上工作岗位的赵玉珍,为给学生备好一节课,在学校没有忙完,回到家里接着备;带着未批改完的作业回家,深夜伏案成了家常便饭。
 
  大爱,是立德树人的传承
 
  张袁是赵玉珍老师教过的一个学生。“小男孩机灵活泼,就是贪玩不爱学习,上课东张西望。”赵老师带他和另外几个调皮的学生一起回了家,一遍遍地教已经学过的知识。
 
  日复一日地坚持给加“小灶”,孩子们被她感动了,学习态度明显改变,后来张袁不仅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还颇有成就。
 
  多年以后,张袁感慨地说:“那时候,赵老师的孩子不到2岁,她却把本该陪孩子的时间都留给了我们。赵老师教会了我做事要坚持、不放弃。没有她的启蒙教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支教,是两代共同的践行
 
  赵玉珍心里一直有一个“支教”的想法,也是受父亲到西藏支教的影响。2018年,当学校有支教任务时,她第一个报名。9月一开学,她如愿以偿踏上去周口市太康县城关镇东关小学的道路。“支教经历,是我的教育生涯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支教学校的生活条件远比她想象的艰苦。墙壁斑驳的校舍,四人一间的宿舍,不能洗澡,没有暖气。在简陋的厨房,当支教老师们把第一顿做的饭菜端上桌时,赵玉珍笑说这是“穿越”到童年,她的乐观感染了同事们。
 
  支教学校的孩子也渴望关怀。缺少学习用品,赵玉珍花了一千多元买来文具发给学生。班里大多是留守孩子,中秋节她就买来月饼,大家一起过了一个暖意融融的中秋节。寒冷的冬天,她看到孩子们的手都冻裂了,就给每人买来暖水袋。
 
  当收到支教学校领导的关心问候,听到学生们兴奋地汇报可喜成绩时,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忘初心,获誉无数
 
  26年来,赵玉珍多次获得优质课比赛大奖。多年间笔耕不辍,教学成果、论文荣获省、市各级奖项。凭借出色的工作成果,她荣获了中原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2017年,郑州市妇联在寻找千名“最美母亲”候选人中推选10位为郑州市“十大最美母亲”称号,赵玉珍获得殊荣。2018年,经过省妇联层层选拔,选举出河南省第十三届妇女代表大会的935名代表,赵玉珍当选并参会。
 
  “有生之年,我将继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家风守初心,甘为人梯育桃李。”赵玉珍的话,铿锵有力。

责任编辑:贺莹莹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