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松丽:扎根山乡教育不放松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李伟恒
2019-09-05 09:51:16 |

 
  “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年轻时的最大心愿。”9月5日,笔者在汝州市大峪镇刘窑小学见到樊松丽时,她自豪地说。
 
  1998年,在原汝州师范毕业的樊松丽按照分配,如愿成为了大峪山区的一名人民教师。虽然大峪教学条件艰苦,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教育的痴情,从那时起,学校和学生便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我娘家是大峪镇班庄村的,婆家是米庙镇金沟村的,这一辈子都没能离开大山,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我深知平原地区孩子们的教学条件比山区的好,山里的孩子更需要用知识来改变命运。”樊松丽说,没有知识的话,山里的孩子就更难走出大山,因此,自她从教以来,就一直扎根山区,坚守基层,奋战的教育一线,至今她已经在大峪从事小学教育21年了。目前在大峪镇刘窑小学任教。
 
  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温暖。樊松丽常说,没有一成不变的孩子,只有不够耐心的老师。在参加教育工作的21年当中,樊松丽历年都担任班主任工作,她把最平凡的班主任工作放在首位,所任班级学风浓、纪律好、成绩佳;她教学水平高,课上得好,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在,她不仅担任学校的教务主任,每年还担任一个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数学双科教学,工作极为繁重,但是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前有计划,措施得当,跟进落实。每一节课她都精心准备,深入浅出,精讲多练,追求高效。
 
  在班级管理中,樊松丽更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贴近孩子并且实用的班级管理方法,智慧带班,科学带班,使班级管理有声有色,历年来,她所带的每一个班级都是学校最出色的。她用自己平凡而赤诚的爱心,宽容、尊重、信任、关爱每一个孩子,与他们心相接,情相连。她每天总是早到晚走,恪尽职守,一言一行率先垂范,把看似平常的教书育人做到了极致,以无私的爱心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尊重和社会的推崇。她在教育的天地里默默守护,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爱心与奉献中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与幸福!
 
  近年来,由于山区物质匮乏,为了生计,樊松丽所教的学生家长大部分都选择外出打工,而这些孩子们就留家家中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针对这些孩子们的管理,樊松丽总是格外的关心,经常与他们的父母电话联系,让家长知道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孩子们也知道家长在外的不易,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
 
  2018年下半年,樊松丽所教的一名五年级学生,他叫王海霖,由于他的父母长期两地分居,与王海霖一起生活的父亲又不关心他的学习,致使王海霖在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甚至连平时的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樊松丽就想尽办法与王海霖常年在外打工的母亲联系,经常在电话里说王海霖的在校情况,让她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尝试着去教育王海霖。而樊松丽则在学校利用课堂时间对王海霖多提问、多鼓励,让他重新拾回学习的信心,慢慢地,王海霖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回答问题,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也由原来每次考试的十几分,提高到现在的60多分。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樊松丽明白,在教学工作中,有些学生不能硬来,必要时可以用爱去感化他们,让你的心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用心回报、用心学习。
 
  每年教师节、中秋节或春节,樊松丽收到的那一份份信件、一张张明星卡和微信里那一条条祝福,便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通讯员 李伟恒 供稿)

责任编辑:贺莹莹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