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洒教坛 痴心追梦人——记淅川县厚坡镇赵寨学校校长王全雷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付加方
2019-05-11 10:16:24 |
                                                                          
  在人杰地灵的淅川县厚坡镇西北角,有一所顺应教育均衡发展而新建的学校——赵寨小学,校园布局合理、绿荫叠翠、花香满园、文化氛围浓厚。虽地处偏远,但教学质量却蒸蒸日上,连年稳居全镇前列。这一切,都因为这里有一位“拼命三郎”式的好校长——王全雷。王校长2000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共党员,因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9月被组织任命为赵寨学校校长至今。
 
  呕心沥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赵寨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离镇上10公里,交通条件较差,骑着摩托从镇上到学校都至少需半个小时,教师都不愿意到此任教。王校长刚到任不久,就有三名老教师退休,连他在内只剩下三个在编教师,但要教一到五年级200多个学生。这可怎么办呢?每人包一个班级也不够用啊!他就多次跑到退休教师家里,劝说他们为家乡教育事业再奉献几年,在王校长的诚心感动下,他们又回到学校。王校长主动担起了四、五年级两门数学课,既要给两个年级孩子们上课,又要做好学校教学、政教管理工作,处理营养餐、后勤保障、学校建设、档案完善等繁杂的日常事务,一天到晚连轴转。真的无法想像无法知道他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这些工作的,只有校园办公室里彻夜长明的灯光知道,只有他那越来越多的白发知道……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做为一名党员,王全雷发挥旗帜引领作用,带动着全校教师忘我工作,奋力拼搏。他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晚,很多个夜晚他都住在学校,妻子和家人多次埋怨他“以校为家,连家也不要了”,他总是愧疚地解释说“学校离不开我呀,谁让我是校长呢。”迎着晨曦来,伴着星光走,是他工作的常态。他早上提前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入学;课间准时站在楼梯口提醒学生上下楼梯安全;午餐时总是挨个给学生打饭盛菜;学生午休时他却在逐班查看午休秩序;放学时他先送学生站队回家,再到附近坑塘巡逻防溺水……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王全雷校长的努力,换来了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学校在历次全镇抽考中,成绩均稳居全镇前列。赵寨村委干部赵平三多次在村组会上讲,“王全雷可真是个实干家儿,自从他当校长,娃们上学都积极了,学习成绩也都好了。”公道自在人心,王全雷的辛劳和努力,赢得了赵寨村群众、学生家长的一致称赞。
 
  命运多舛,让人背着去工作
 
  2015年国庆假期,王全雷校长牺牲休息时间,自己一人拿起瓦刀,爬到楼顶进行防漏水维修,从楼顶下来时,梯子倒了,他摔倒在地,无法站立,后送往医院检查,左脚踝骨处断了两根韧带和一根神经,不得不住院做了3个多小时的接合及缝合手术,医生让他在家修养一个月,再试着脚着地进行复原拉练。可是出院回家后三天,他就坚持要到学校上班。妻子心疼地说:“你命都不要了,只想着工作!脚都走不动路,我看你咋上班?”他真心地告诉妻子,“我不能放着一个学校和两个班的娃们不管。我在家操心得睡不着觉啊”,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让本校的一位男教师卢光旭每天开车把他接送到学校,拄着双拐坚持上课和开展学校工作。当时学校附近正在修水泥路,道路封闭,汽车无法开到学校,又逢连阴雨天,旁边小道泥泞不堪,摩托车也无法通行,实在没有办法,就下车让卢老师背着走到赵寨村边儿,再让学校的另一位男教师骑电动车带上到校。沿途村民们看到了这一场景,都来关心地劝说他回家休息,他总是强忍着疼痛,笑着回答“没有事儿”。由于运动过早和过量,导致伤口严重积血水,又二次进行了抽血压合,回来后马上又忘记疼痛来到学校,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脚好。
 
  命运总是给坚强的人以更多磨炼。那是2014年冬天的一个早上6点多,王全雷骑着摩托车去上班,途中一辆停在路边的面包车突然启动左转,速度极快,撞倒了摩托,他胸口被摩托车倒车镜重重的顶着,整个身体腾空从面包车引擎盖上翻过,头部先着地,头盔摔烂,瞬间就出不来气,晕了过去,不省人事。送往医院的途中,他在妻子那天塌了般的哭喊声中醒了过来。经医院检查,两根肋骨断裂,胸部有积液,脑部轻微震荡。住院期间,他总是打电话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让别的教师替他代几天课,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在医院住了4天,能下来走动了,他就急切地坚决要求出院,医生无奈,就开好了药,让他在家输液并修养一个月。出院后,他把年迈多病的老母亲请到学校照料他,吃住在校。上课时他坐在椅子上,在黑板旁边挂上药瓶,边输液边上课。孩子们懂事地说,“王老师,你歇歇吧,别累着了。”听到孩子们那真切关怀的话语,他感到身体也不再疼痛了。
 
  均衡迎验,新美校园拔地起
 
  赵寨学校老校园面积较小,校舍不足,不能满足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因此急需建一所新校。可是离均衡验收只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时间紧,任务大,教师少,王全雷就以校为家,吃住在校。既要争取村组两委支持,又要做好工程质量监管,催促工程进度,忙得团团转。新校园开工建设后,他晚上就住在新校区的简易工棚里,因为没有院墙,他晚上还要起来巡逻两次,避免建筑材料失窃。暑假中,他顶着烈日坚守在工地,给学校刚浇筑的房梁浇水、给刚硬化的地面浇水,防止晒裂,而他自己却晒得蜕了一层皮。2016年4月,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校其它配套工程还没有完工,师生们就高兴的搬进新校园。一切从零开始,他亲自组织清理校园垃圾,布置校园文化、布置各功能室、教室、购置仪器设备、整理图书、美化绿化校园、完善各种档案……为了使学校办学条件上档次,他主动请学区领导、镇中心学校领导到校指导工作,然后按照领导提出的建议一项一项逐条落实。无人可派,无充足的人可用,只有他自己拼命的加班加点工作。任务艰巨程度可想而知。白天跑断腿,吼干嗓子如果说是体力活儿,那晚上的档案工作就是一个脑力加体力活儿了。白天没有时间整理档案,只能放在晚上,且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可模仿复制;全校只有三个人,要整理出全面、完整的三年档案,并且各种数据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需要全面返工。千注意,万小心,前后还是返工过两三次。多少回都是吃碗方便面就继续加班到夜里十二点钟。
 
  “却顾来时径,苍苍横翠微。”在他的带领下,赵寨学校迈入历史性的跨越发展阶段,顺利通过国家均衡验收,近年来多次接受邓州、新野等地学校的参观学习。谈起这段经历,他说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培根铸魂,春风化雨润无声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接班人,王全雷校长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创新德育途径,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灵生根发芽。他把学校要开展的“三拒绝”、“七进校园”、太极拳、远足、激情跑操、古诗词背诵等各项德育活动合理安排,制成《德育工作日常清单》,上午、下午、课间、饭后每天要做什么,每周要开展哪些、每月要完成哪些、每期要开展哪些活动都以表格清单的形式显示出来,张贴到各班教室,提醒师生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德育活动。另外,他注重落实德育成效。他将80首经典诗词制成随身帖,发给学生,利用空闲时间随时背诵。每天大课间跑操后亲自领着学生背诵国学、古诗;每天抽出时间,就走进各班抽查学生背诵,并且将学生背诵情况利用家校微信平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做好工作。由于学校教师少,每个周六和夏令营、冬令营,他都坚持在校,担当主力军。由于没有专业教师,他就亲自上网学习《弟子规》韵律操、书法、绘画、音乐等知识,再教给师生,使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王全雷在平凡的坚守和奉献中绽放出绚烂的青春光彩。王全雷任校长的8年间,学校连续7年在教师节期间被镇政府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他同时连续7次被评为“优秀校长”;均衡迎验工作被评为全县迎验先进学校“二等奖”;他2009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10年9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17年被评为镇级“师德标兵”,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若爱,便深爱;若教,便全力以赴。”这是王全雷努力跨行的座右铭。他正如一个奋力奔跑的追梦人,为了实现家乡教育振兴梦想,风雨兼程,痴心不改,用粉笔传送知识,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心血培育灵魂,用奋斗的无悔青春书写着人生的壮美篇章。
 
  (通讯员 付加方 供稿)

责任编辑:曹雪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