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平凡的岗位 精彩的人生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王栋梁
2019-04-29 11:04:57 |
  徐霞,女,39岁,汉族,2000年9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担任小学六年级毕业班数学课程,一干就是十九年,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在平凡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奉献着最美的青春年华,演绎着人生的精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十九年来,她一直热爱自己的职业,深深懂得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到工作中,用辛勤的汗水培育了一批有一批优秀的学生,用真挚的感情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她做到不仅坚持学习,改进教法,还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县模范教师,学科先进个人,市优秀教师。
 
  一、 忘我工作,坚守工作岗位
 
  2000年,她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淅川县西簧乡崖屋小学,属于偏远山区,条件艰苦,但是无论天气多么恶劣,无论自己的身体有多么不适,她都一直坚持上班。徐老师2002年结婚,2004年她被调到淅川县寺湾镇镇直小学,担任六年级毕业班数学,兼班主任工作,她每天都要比科任老师早半小时到校,跟学生一起早读,无论夏天刮风下雨,还是冬天积雪塞路,她始终坚持每天提前到校陪伴学生读书。
 
  十九年来,她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2003年,初为人母的徐老师,由于所担班级正是毕业班的关键时候,产假还没休完就返回工作岗位(因此落下了风湿,现在每逢下雨,全身关节都疼痛不已)。领导照顾她,把课尽量调开,让她好有时间回家照顾孩子,但是她仍旧坚持早到晚归,和学生一起早读,辅导差生。一次,因为回家太晚,高度近视的徐老师骑自行车回家途中,看不清路面,重重的摔倒在地路边的沙堆上,眼镜摔碎了,脸也摔肿了。被路人发现后扶起来,她却笑着说:“没事,这点小伤算什么,我不能耽误学生啊!”
 
  为了学生,徐老师从没耽误过一堂课。一次她在和学生一起跑操时,左脚踝骨轻微骨折,可是她却一直坚持到放学时才去医院,医生说:“你要再来晚些就麻烦了。”可她却说:“作为教师,我总不能把学生仍在课堂上自己跑了。毕业班的学生,不能耽误啊!”
 
  最让徐老师遗憾的是父亲病重期间,她一直没能抽时间回家探望,突然惊闻父亲去世的噩耗,徐老师才挥泪离开学校,在父亲的灵前长跪不起,痛心欲绝,“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怎样的一种愧疚,怎样一种怅然若失。然而,守完孝的第二天早上,学生们吃惊的看到他们敬爱的徐老师,满脸憔悴和疲惫地出现在课堂上,红红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声音沙哑地讲起了数学课。那一天,孩子们格外懂事,听讲格外专心,教室里静的出奇,教室里只有徐老师沙哑的声音在不停地回荡……
 
  二、执著的追求,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能够为人师表,为了能够多给学生“一杯水”,徐老师以常人少有的执著孜孜以求了十九年,忙着学习,忙着“充电”。
 
  每天下班之后,干完家务,改完作业,她就坐在灯下认真学习、钻研,并参加自学考试,经过不懈努力,她以优异的成绩连续取得了专科、本科文凭。在她的履历中可以看到她从参加工作到本科毕业不间断的学习生涯。
 
  她坚持做到三次备课:假期就备好整本教材、开学后超周备课、上课前再次备课,她的教科书上、教案本上都是满满的“三色”笔记。
 
  另外,她还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从她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就一直把教育和研究、把育人与自己成长置于同频的发展轨道,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新课改伊始,她勇于担当,任教研组组长,努力学习领会新课改精髓,身体力行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摸索并逐步完善导学互动新课程教学方案。她讲授的数学课《比例的意义》《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等优质课先后获得市三等奖和县一等奖。
 
  三、细心呵护,关爱每一名学生
 
  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她没有放弃过任何一名学生,不论他有多差,她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徐老师坚信;只要抱定“不信春风唤不回”的信念,就一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2010年9月,她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原先的班主任给她介绍班里“大名鼎鼎”的几个“笨学生”,其中有一个又“笨”又爱惹是生非的孩子叫李东,不仅不学习还经常打架。徐老师课下经常找他补课,放学时跟他聊天,慢慢地这个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也逐步提高,她在班里给他发奖状,鼓励他再接再厉。但是,这个学生虽然成绩提高了,却旧习难改,一到下课,经常有学生到办公室来告他的状。起初,徐老师找他谈话,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改正。可是,好景不长,过个两三天又“故伎重演”。有一天晚上,快十点了还不见李东回校就寝,徐老师就到街上到处寻找。最后十一点多才在一家网吧找到了他。徐老师打算看看他家的生活环境,有一次放学,徐老师骑着自行车把他送回家。后来了解到李东的妈妈是个精神病,爸爸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为了生活经常在外打工,在家时间少,即使回家,时间也很短。只要孩子犯了错,不问青红皂白就拳脚相加,他的“暴力行为”就是这样耳濡目染的。徐老师跟她爸爸沟通了孩子的在校情况,并给他讲了成长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等他爸爸回家,她对这个学生又进行了一次家访,还带去了几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他爸爸眼含热泪的接过这几本书,激动地说,这几年来从没有老师如此关心孩子,孩子一犯错叫家长他就紧张,回来就打孩子一顿,其实他心里也不好受,只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他父亲一遍一遍的说着感谢的话,表示要积极配合老师,把孩子教育好。就这样,这个曾经让每个老师同学都头疼的男生,步入了学习的正轨。看到他的进步,徐老师十分开心!
 
  孩子们经常会造一个句子: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她们。是的,徐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2013年接的一个班里有一个女生,总是沉默寡言,课下也是躲在角落里不跟同学玩耍。她拉着她的小手走进办公室,她小小的身体瑟瑟发抖。从她的谈话中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有残疾,还有一个生病的奶奶需要照顾,家庭条件很差,她在家每天要做很多家务。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孩子!徐老师拉着她的小手走进同学们玩耍的队伍中,带着她跟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在那年“六一”儿童节,她们班要表演舞蹈,徐老师把她编排到其中,带着她一起练习,刚开始她不好意思,动作扭扭捏捏,她一遍又一遍的教她,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她,渐渐地她昂起了自信的小脸。这个节目家长要给孩子买漂亮的裙子,徐老师没有迟疑,就带她到超市买裙子,买鞋。当她穿着白色的公主裙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时,徐老师真为她感到骄傲!六年级毕业考试时,这个孩子不负所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寺湾一中。那年教师节,她回来看老师,一见到徐老师就紧紧的抱住她,在她怀里哭了起来,她说:“谢谢老师帮我找到了自信,我会永远记得老师的教导”。
 
  爱,是冬天里的暖流;是春天里的阳光;爱,是夏天里的清风;是秋天里的金黄……徐老师就是这样,倾尽心血,把满腔的爱全部献给了学生。
 
  四、孜孜不倦,潜心研究教学方法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归根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来自穿新的教育,创新才叫生命,创新才有价值!十九年来,徐老师没有一丝的懈怠,始终坚持教育的创新。
 
  徐老师潜心于教学方法研究和创新。多年以来,徐老师一直担任六年级毕业班数学课,同时还要负责学校教研组工作、班主任工作、工作负荷可想而知,但是她并没有顾此失彼,在认真抓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余,仍然抽出时间研究教法,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正是她的不懈努力,她所带的班在历年来的镇统考、抽考中次次名列全镇前茅,2017、2018年还连续两年考得全县前二名的好成绩。
 
  教学中,她努力走科研兴教之路,勇于创新,立志做学者型教师。她经常说: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她们要对学生的终生负责,就必须进行教育科研。教学中,她十分注重优生培养和差生转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年来她承担的课题被评为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县一等奖。
 
  这只是她教育生活的缩影;这仅是她精彩人生的几个片断;这仅是她十九年教学中的几个掠影。
 
  “路漫漫其修远兮”,徐老师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她愿在教育这片热土中继续耕耘,播撒青春和热情。
 
  (通讯员  王良  供稿)

责任编辑:贺莹莹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