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教育 无怨无悔--记西簧乡卧龙岗小学最美教师姚昀妍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张刘成
2019-04-29 09:07:23
|

领导们提起她,无不赞扬;家长们提起她,无不感激;孩子们提起她,无不喜欢和敬佩。她,18岁开始扎根于山村教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9年过去了,她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但她无怨无悔,如今仍激情饱满,干劲十足,让人无不敬佩。她就是植根于西簧乡教育的六年级老师——姚昀妍。
一、初生牛犊不怕虎,孝老,敬业两不误
2000年秋,她师范毕业,被分到龙岗这个学校,这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学校。 当一双双真挚,热情,质朴,求知似渴眼神望着她时,她兴奋地说不出话来。很快,她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大姐姐。她同孩子们同吃在一个伙房,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孩子们唱歌。孩子们不会写作文,她就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教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欣赏;为了增长见识,增加阅历,就带着孩子们去村里义务帮助贫困村民和孤寡老人,这样,孩子们不仅有了写作素材,还学会了乐于助人。夜晚,他人都休息了,她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钻研教材,批改作业。学校的校长和教办室领导随机进班听她课,无不竖起大拇指,立即召集其他教师来她课上学习。可是,就在她全身心的工作时,噩运降临,她母亲的手要做手术。那时候就妈妈一人在家,爸爸去外地打工了,姊妹们也都在外地上学,这照顾妈妈的重担就落在了她身上 。妈妈手术后就接回到了家里,学校离家有十几里路。她白天在校教孩子们,把妈妈托付给邻居,下午放学后骑着自行车回家照看妈妈。早上又早早起来给母亲做早饭, 然后再匆匆赶往学校。就这样忙碌奔波了一个多月,她没说过一个“累”字,更没耽误过一天工作。期末考试, 她班成绩 位于全乡前列,校长热泪盈眶的握着她的手,说道:“闺女,好样地,你就是学校的希望!”由于她工作太出色,第二年领导就把她调到了初中工作。临走时,孩子们哭了,校长和村干部都舍不得她。
二、勇挑重担,任劳任怨
她被调到了初中,部分老师就羡慕地说:“啊,姚老师上班第二年就被调到街上了。”谁又知道,重担却又悄悄落在了她肩上。初中严重缺英语老师,正当领导们为此事发愁时,她却自告奋勇地向领导请示,她愿教两个班英语,为学校解了燃眉之急。这任务可不轻呀,一个班七八十人,俩班每星期将近三十节课。她生怕教不好,于是一有时间就向老教师请教。放学后,其他老师都回家休息,吃饭了,她仍在教室辅导学生,为孩子们耐心讲解。由于天天奔波于两个教室,加上两倍于其他老师的工作量,一星期下来,嗓子就哑了,可她每天就吃点润喉片。最后已严重到上课都咳不成声了,有点上气接不住下气,但她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课,一直到期末考试。成绩揭晓后,她的俩班成绩分别位于学校第一,第二。 终于放假了, 当她来到县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的声带已经坏了,以后连歌都唱不成了。连医生阿姨都心疼地斥责她说:“闺女,干工作连命都不要了!” 而她却宛然一笑,没有丝毫怨言和悲伤。两个班英语一担就是十年。
三、她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由于工作需要,16年秋,她又从初中被调到了村校,除了担任班主任,教毕业班数学和英语学外,还主抓学校德育工作。
开学时,同学们自愿报名参加德育社团活动,可报名者是寥寥无几,问起家长,家长们基本都是一种回答:“乡下孩子,上那个有啥用!“她想这可不行,教育是富国强民的根本,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私下与学生聊天,了解到孩子们课余时间及假期回到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电视,玩游戏机。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她召开了家长会,向同学们,家长们讲述了开展德育社团的指导思想,意义及好处。 然后是家访,利用下班时间,她走访一些近处的家庭。可她班还有15名住校生,都是偏僻的大山里的孩子,这些家庭怎么办呢?她本住在县城,每周只有星期天才能与家人团聚,照顾下孩子,最后她只有下了狠心,双休日不再回家,开始走访这些家庭。
最苦的是走那些山路,因为她不会骑摩托,全部靠步行,大多家庭离校都在七八里以上,甚至有的家庭要走上十几里山路。几天下来,脚底和脚趾头都被磨出了不少血泡,走路有种钻心的痛,人虽不是铁打的,但她坚持下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姚老师的苦心,终于赢得了家长们和孩子们的支持,社团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
接下来, 在班委会及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成立了“海量阅读社团”,“书法绘画社团”,“音乐舞蹈社团”,“亲子阅读社团”和“小天使社团”等等,搞的是有声有色,在社会上有了很好的影响,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四、不是亲妈胜亲妈
马一丹同学,从小母亲改嫁,后来父亲又去世,孩子和七十多岁的奶奶住在一起。 去年冬天,由于天气特冷,她发现马一丹同学双手冻烂,不忍目睹,顿时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姚老师利用下班时间到医院给孩子买了冻疮膏,并把自己的厚衣服挑了几件,私下里又主动带头并发动同学们为她捐款,购置了一些日常用品。星期天,她带着礼品来到了马一丹家,家里脏乱不堪,一贫如洗,让她心酸。她先帮助孩子把屋里打扫干净,把衣物整理地有条不紊,然后又亲自下厨为她奶孙儿俩做饭。孩子吃饭完后“扑通”一下子跪在了姚老师面前,含泪说道:“老师,您就像我妈妈一样,我和奶奶好久都吃过这么香的饭了。”听到孩子的话语,姚老师更加心酸了。从此,她隔三差五地利用下班时间到马一丹家里帮忙打理家务,为奶孙俩做饭。马一丹学习基础比较差,回家又没人辅导,于是放学后姚老师就让她在校写作业,亲自为她作辅导,有时候时间晚了再亲自把孩子送回家。姚老师不仅是马一丹的老师,也承担起了孩子妈妈的责任。
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工作随艰苦,但她更多感到的是爱的快乐。将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她始终坚守着一腔热情一腔爱,无怨无悔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通讯员 张刘成 翁万军)
责任编辑:徐晴
浏览次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