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默默耕耘 无悔人生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王栋梁
2019-04-28 09:26:58 |
    张鹏,男,汉族,1994年出生,本科学历,2017年参加工作,现任淅川县寺湾镇夏湾中心小学语文、英语教师。
 
    自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美丽的乡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守侯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他曾说:“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虽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农村,播种知识,实现了自己桃李满园的夙愿,也感到无限地满足。”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两年来,张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2017年9月,张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他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他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他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张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张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班里有个男孩叫王宝俊。他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不敢表现自己,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助他练习胆量,张老师课上经常提问他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当发现他的英语很好时,就在英语课上,让他带着大家朗读,让他担任课代表,渐渐地,其他课上的提问,他也能够大胆主动地站起来。后来王宝俊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张老师精挑细选的班长。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张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张老师身上很多很多,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曾为了德育展演工作顺利进行,数月没回家,一遍遍带着学生磨合、排练。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任教以来,张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他所担任的学科在全镇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他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他也荣获了“2018年度县级德育先进工作者”、“镇级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镇级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 张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
 
    身为教师,他有教师之智;作为“乐淘陶”泥塑社团辅导员,他有辅导员之技。以校为家,满腔热情,吹拉弹唱都传授,琴棋书画也精通;他是一个表演精湛的演员,又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导演,学生是他最好的观众,三尺讲台是他放飞梦想的舞台。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他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通讯员  王良  供稿)

责任编辑:徐晴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