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教育梦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张建东
2019-04-24 15:34:07 |
  他是燃烧的红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他是护花的春泥,浸润着土地的芬芳;他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起,托起了深山孩子梦想的翅膀。40年的山村教育梦,载满了深山老教师曾国旗满满的爱。
 
  40年,他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里小路;
 
  40年,他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深山孩子;
 
  40年,他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深山教学;
 
  40年,他坚持在深山里教孩子,教好每一个孩子。
 
  他就是内乡县夏馆镇大块地教学点的老教师曾国旗。
 
  执着无悔的追求
 
  在大块地村,曾国旗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他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文体活动,认识大千世界。刚参加工作时,他的工资只有几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他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他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他赶紧离开,他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他被任命为大块地教学点负责人,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他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他从家里拿来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曾老师步行十公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他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一天,儿子、女儿来学校看他,看到他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他对孩子们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女儿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他只是望着女儿笑。其实他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他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他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崇高神圣的使命
 
  曾国旗有好多次给调动的机会,但曾国旗都婉拒了。他何尝不想过上舒适的生活,但他的心里舍不得山里的娃娃,他们聪明活泼,对知识如饥似渴;他舍不得这里的乡亲,村里人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孩子们只要听说曾老师会走,便会抱住他,眼眶里噙满泪水问,“曾老师,您不要走吧!”,他摸着他们的小脑袋说:“不会,我怎么舍得你们?”孩子们脸上才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有时乡亲们看到他下山开会,担心他离开这里,总会问“曾校长,你还会回来吗?”他告诉他们,“开完会,我立即就回来!”乡亲们脸上才灿烂起来。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曾国旗经常累得头晕眼花。他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1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他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他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他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他心里一直惦记着他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朴实乐观的担当
 
  2011年暑假,为了解决大块地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曾国旗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他还将妻子也拉来帮工人做饭。整个暑假,他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他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深山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
 
  赤诚坚定的守望
 
  40年前,从曾国旗站上讲台的第一天,就笃定一个理想: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山区,教好每一个孩子。他常常思量人生的价值,得失两衡,他觉得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宝马,但他感到自己活着心里十分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他,亲切拥抱他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有多少人能够品味到,这才是价值无限的享受,这才是永动心弦的韵律,这才是青春奉献的报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曾老师虽然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他还是执着坚守岗位,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平凡凡地工作了40个春秋,曾国旗的故事感动着大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是大山的儿子,像一支燃烧火焰的红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通讯员 张建东 供稿)

责任编辑:曹雪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