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扶贫路 无悔洒青春 ——内乡县大桥乡程岗小学扶贫专干贾艳丽侧记
[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周晓阳
2019-04-01 13:24:04
|
“不补一分钱,你干这么多图啥?”“俺只想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无愧于‘扶贫专干’这个差事!”4月1日,面对记者的攀谈,内乡县大桥乡程岗小学代课教师兼职扶贫专干贾艳丽意味深长地说。
贾艳丽,女,今年36岁,大桥乡程岗村核桃园人。她平顶山教育学院毕业,大专学历,每个月工资仅1300元。2014年到程岗小学代课以来,一直担任五(1)班语文和班主任工作,五(1)、六(1)班英语教学工作,特长班绘画舞蹈辅导工作。贾老师自己花钱购买教案和资料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虚心向语文教学经验丰富的李建丽主任、郭焕成主任请教,关爱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经常主动参加县乡安排的教学教研活动,不断学习充电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功夫不负苦心人,贾老师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认可和赞扬!2016年秋全县期末统考五(1)班语文名列全乡第一,2018年秋全县期末统考六(1)英语名列全乡第一!
淋过白雨
贾老师不但能出色地干好繁重的本职工作,还协助50多岁的总务处王主任做好扶贫、年报、能耗、营养餐、不动产等电子信息的登记、上传、打印工作,是学校名副其实的“扶贫专干”。去年暑假,贾老师接到通知参加重要的扶贫会议,贾老师二话没说,放下家务活,骑上电车,穿过张湾处湍河小桥,直奔乡中心校。满满2个小时的会议结束了,在返回途中,谁知天气突然变化,大白雨顷刻间撒到头顶。来不及躲避,瞬间淋成了落汤鸡。那次,感冒发烧整整治疗了一个星期。
受过委屈
扶贫工作经常需要进村入户,走访贫困户家庭。这不仅包括本校学生,还包括幼儿园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贫困家庭学生。有的贫困户家长思想狭隘,目光短浅,贾老师经常受委屈。有一次,她来到该村贫困户高中学生王柳春家,询问学生补助款是否领到手,是否有领取单。谁知,家长不耐烦地训斥道:“你小学教师,管那么宽干啥?还叫人活不活?三天两头来问这问那的!”贾老师闻言,想到上级政府多么关心他们贫困户,生怕发放款出现什么闪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再想想自己,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中午饭顾不上吃就来关心此事,谁知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她越想越委屈,气的反身走开。最后,让王主任出面协调才得到一个态度良好的答复。
换过车瓶
程岗村地处大桥乡偏远地带,与湍东镇江园村交界,属于两不管地带,村村通道路年久失修,地面坑坑洼洼,裂缝不断。贾老师经常走村入户,每年走访20多家不知多少次,一辆崭新的电动车没两年就跑的不用按喇叭,很远的人都能听到车响。经常开会来回过河,有一次漫水桥上有水,电动车电瓶进水损坏,吹吹晒晒也不管用,不得已换成新的电瓶。当江校长提出学校报销费用时,她笑着说:“学校经费那么紧张,还是算了吧!”
急的流泪
去年秋期一个周末,扶贫上报系统升级,需要安装火狐浏览器才能下载安装相关软件。贾老师按照操作说明自己学着安装,安装好后,谁知打不开,重复一遍又一遍就是不成功。乡中心校限定时间上报有关扶贫电子资料,时间紧,任务重,这可咋办?贾老师急的忍不住哭起来。这么难啊!后来,她请教计算机专业教师王彦娟,问题才得到解决。
“教学是个良心活儿,扶贫是个反复活儿,扶贫天天做,会议周周开。这一路走来,有苦有甜,有笑有泪,我也无怨无悔!”当记者问起扶贫工作有何感想时,贾老师言简意赅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通讯员 周晓阳 供稿)
责任编辑:曹雪
浏览次数:次